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通辽市首家大型影视文化综合体投入运营

2025年08月28日 12:31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28日电 (刘文华 冯娇)当下,“影旅融合”已成为文旅领域的新兴热词,正从概念走向实践,释放出强劲的产业活力。开发区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新赛道,立足通辽市草原文化的独特风情与西辽河文化的深厚积淀,将影视IP与旅游资源精准对接,让开发区的文旅名片越擦越亮,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增长极。

图为演员影视基地内表演。 佳华 摄

  在西辽河影视文创基地,两组入驻剧组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儿童教育类短剧剧组里,镜头聚焦于趣味知识传递与童真表达,力求通过贴近生活的剧情,为少年儿童带来积极正向的成长启示。另一边的古装穿越短剧剧组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面,古色古香的场景布置还原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演员们凭借细腻的演技演绎着跨越时空的奇妙故事,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驻足观望,提前感受影视创作的独特魅力。“场景布置的很美很精致,演员也很投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剧组拍戏,没想到通辽也有这种影视基地了,真挺好的。”游客王金莹说。

  西辽河影视文创基地是由中影时代(内蒙古)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0万元打造的通辽市首家大型影视文化综合体,该项目位于开发区辽河镇,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以仿古建筑为主体风格,巧妙融入西辽河文化与草原文化元素,使每一处拍摄场景都成为地域文化的“活载体”。内设中堂正厅、居室、学堂、仿古厨房等十余类特色空间,既涵盖仿古宅邸功能分区,又配备现代办公室、接待区域,场景功能多元,可充分满足古装、年代及现代等多元题材影视作品的拍摄需求。

  基地的正式投入运营,将形成“影视拍摄—游客打卡—文旅消费”的联动效应,随着剧组入驻与影视作品产出,基地将逐渐成为文旅新地标,吸引游客前来探访影视取景地、体验拍摄氛围,进而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不仅填补通辽市大型影视文化综合体的空白,更以“硬件设施+文化内涵”的双重优势,为区域影视产业发展搭建起关键承载平台,为开发区乃至全市“影旅融合”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我们不仅想做‘影视拍摄地’,更想打造‘文旅打卡地’,后续会结合已入驻的剧组资源,推出‘影视场景体验游’‘小演员研学营’等特色活动,让游客能亲身感受影视创作的乐趣。同时,希望通过基地的运营,吸引更多影视人才和企业关注通辽,形成‘影视拍摄—内容产出—文旅消费’的完整产业链,真正为开发区乃至全市的‘影旅融合’发展出一份力,让西辽河文化通过镜头被更多人看见,预计年接待游客量100万人次,可接待20个剧组同时拍摄。”中影时代(内蒙古)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总监王浩年说。

  西辽河影视文创基地的投入运营,并非开发区文旅产业发展的“独奏曲”,而是区域文旅矩阵协同发力的“新声部”。如今,在开发区的文旅版图上,多元业态正形成共振,以展现草原民俗为核心的科尔沁民俗风情园,集养生休闲于一体的湛露温泉度假小镇,以清新景致与特色商业构建起“日间游景、夜间消费”的休闲场景花间悦来与悦来河文化旅游休闲街区……从影视文化到民俗体验,从温泉康养到街区消费,共同编织出开发区“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文旅发展新格局,推动文旅资源从“单点出彩”向“整体出圈”升级,让“影旅融合”的活力辐射全域,为开发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旅目的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新动力。(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活力中国调研行】6500吨鲜奶的智慧旅程
  • 歌游内蒙古《歌声无界》亮相意大利贝加莫省第41届国际民俗文化节
  • 探访“万里黄河第一闸”: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
  • 【澳门华侨报】天幕下的穹庐:蒙古包承载游牧人“心之所安”
  • 【活力中国调研行】看风机叶片出厂前的“硬核”检测
  • 瑞众保险内蒙古分公司呼和浩特中支联合社区举办“旧物置换 环保集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