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北疆变迁

2025年11月05日 16:25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5日电 (田礼军)深秋的浑善达克沙地,一片片新栽的灌木和草方格整齐排列,延绵至远方。站在化德县德包图乡的一处治沙项目区,昔日黄沙漫天的景象已悄然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

  “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风一吹就能把农田掩埋,现在你看,绿了!”61岁的当地牧民王润拴指着眼前的沙地治理区域,脸上写满欣慰。这片绿色,正是化德县近年来系统推进生态建设的生动缩影。

  作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近年来,化德县用钉钉子精神攻坚67.25万亩沙化土地治理难题,让“生态增绿、百姓增收”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浑善达克沙地,这个曾让当地人谈之色变的名字,如今正在化德人的坚韧攻坚下褪去“凶名”。

  2024年我们一口气上马了7.17万亩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项目,今年又实施了18.44万亩治理工程,两年累计完成近26万亩。化德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贾强告诉记者,县里采用灌草结合模式,构建起立体防护体系。

  走进位于化德县公腊胡洞乡前进村的沙地治理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刘再明正在检查草方格的铺设质量。我们采用的是'“草方格+灌木+人工种草”的综合治理模式。刘再明说,这种组合模式在化德的沙地上效果特别好。

  据了解,仅2025年,化德县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就投入资金5043.58万元,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占据主导,为沙化治理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立项到实施,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招标、当年实施。化德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雷鹏自豪地说,截至目前已完成11.38万亩建设,彰显了治理的“化德速度”。

  除大规模的沙地攻坚外,化德县还将生态修复视角放宽至全域,特别是通过“三北”工程实施精准修复。

  今年三北工程3.9万亩项目覆盖了6个乡镇33个行政村的188个小斑,实现了精准治理。化德县林草局林业工作站站长张贵平介绍,我们不是简单地“种树种草”,而是根据退化程度和生态类型,实施差异化修复。

  在白音特拉乡的一处退化灌木林修复区,73岁的林场退休职工李茂苪,一边看着正在检查柠条成活情况的工作人员一边回忆说。“我种树干了一辈子,见证了这里从沙丘到绿洲的变化,现在的治理更科学了,不只是种,还讲究养护和复壮,成活率比以前高多了。

  项目技术负责人姚文强解释道:“我们坚持'四个严格——严把工程质量、严格规范程序、严控苗木质量、严抓后期管护,确保建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这种精细化治理理念带来了显著成效,2024年化德县累计完成防沙治沙造林种草任务22.17万亩,林草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25.27万亩,生态屏障功能持续增强。

  "以前我们总觉得治沙是政府的事,现在通过参与项目建设,不仅挣到了钱,也切身感受到了环境变好带来的好处。七号镇牧民吴三英笑着说,去年她通过参与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项目劳务工作,家里增收了8000多元。

  化德县始终坚持"治沙为民、治沙惠民",将“以工代赈”模式融入生态建设各环节。2024年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项目投入167.72万元以工代赈资金,带动6211人次农牧民参与;同期"三北"工程以202.55万元专项资金吸引7502人次群众务工。

  今年我们将以工代赈资金提升至515.32万元,带动14724人次参与工程建设。化德县政府副县长郭宏志告诉记者,农牧民从生态旁观者变为建设参与者,既能挣钱又能改善家门口的环境,一举两得。

  公腊乡党委书记于平补充道:“很多村民过去靠天吃饭,现在通过参与生态建设项目,有了稳定收入来源。以工代赈模式真正把生态效益转化为了经济效益。”

  在化德县最北部的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区,蓝色的光伏板下,新种植的草本植被正在逐渐覆盖沙地。这里正是化德县“光伏+治沙”模式的创新样板。

  把光伏产业和沙地治理结合起来,既能生产清洁能源,又能固沙造林,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大唐新能源化德分公司总经理郝云飞介绍,2024年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完成4.4万亩治沙任务。

  更令人惊喜的是,该项目30万千瓦新能源光伏装机容量实现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并网发电,成为全区首个达成此目标的一体化工程。

  过去沙地几乎是不毛之地,现在通过光伏治沙,不仅解决了生态问题,还为当地带来了稳定的清洁能源和税收。县发改委主任郭广冰说,预计明年化德县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将超300万千瓦,实现'增绿、增收、增能的三重效益。

  从“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化德县的生态蜕变印证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截至2025年,全县已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超过30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稳步提升。

  “我们将继续坚持系统思维,全面推进沙地治理、三北'工程建设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努力打造生态建设的化德样板。”化德县政府县长刁春海表示。

  在这片曾经饱受风沙侵袭的土地上,一幅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化德的绿色实践,不仅是对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力筑牢,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家乡的沙漠变绿洲,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防风固沙林,做了一辈子牧民的王久贵脸上的皱纹里,盛满了幸福的笑容。(完)

编辑:李爱平
图片新闻
  •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阿拉善分公司攻坚克难 畅联世界级“沙海孤岛”
  • 西乌珠穆沁旗文旅微短剧《99号公路》定档11月6日
  • 中国移动赵东团队:用49座基站点亮边境牧民数字生活
  • 内蒙古移动“红山先锋”党员突击队助力宁城猫砂产业升级
  • 内蒙古草原现“花式瑞士卷”
  • 内蒙古鄂尔多斯:香蕉落户北方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