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国内首个“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落户包神铁路

2025年09月24日 19:08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24日电 (记者 李爱平)9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现场会在陕西神木召开。国能包神铁路集团建成国内首个多所能量互联互通的“网—源—储—车”协同供电系统示范工程,形成涵盖系统架构、广域保护、变换装备和能量管控的协同供能系统成套技术,为新能源接入轨道交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从顶层设计到工程实施全过程技术解决方案。

  2022年初,国家能源集团公布年度第一批科技项目立项情况,明确包神铁路集团作为该项目实施单位,牵头“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之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研究和能量管理系统研究两个课题。

  作为该项目实施单位,包神铁路集团与该项目技术研发牵头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以及示范工程建设等8家参与单位,组成项目研发建设联合团队,充分挖掘牵引供电系统再生制动能量和新能源接纳能力,推动项目的研发实施。

  包神铁路集团管内沿线铁路均分布在风光等自然资源丰富,具备实施大功率轨道交通绿色用能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次“协同供电系统示范工程”选取公司303公里线路范围,涉及6个变电所、1个分区所,涵盖全部5种工程示范模式。其中,刘家沟变电所项目最全,建设有6兆瓦光伏发电、4兆瓦的储能装置以及电力融通装置,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牵引供电系统。

  重载铁路“网—源—储—车”协同供电系统,需破解多层级系统弹性自洽、多主体交互能效优化、机车双向能量流波动管控等多重技术难题。

  包神铁路集团内部运行多种电力机车车型及编组方式,这为项目研发、实施、验证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示范工程主要集中在沟壑纵横、山谷纵深的包神线、塔韩线、神朔线北线,这些线路高低起伏大、曲线弯道多,线路坡度大,可将线路运行中不利条件转化为电力机车牵引制动能量回收方案。

  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关键技术突破,从设备装备研制到示范工程验证,从多次测试到现场会发布,研发建设联合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历经上千次测试验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在27.5千伏牵引供电系统中成功接入新能源,实现牵引负荷削峰、应急供电、能量回收等技术“协同作战”,构建起一整套“网-源-储-车”协同供电技术体系。

  包神铁路集团“网—源—储—车”协同供能示范项目,通过在既有牵引所增设“交-直-交”电力融通装置,实现不同供电臂间电能的跨区调度,为新能源与储能系统提供了直流接口。

  极端情况下,以新能源发电与储能系统为电源,借助逆变构网技术恢复牵引网供电,进一步提高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740万度的“零碳”绿色电能,节约标准煤约2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800吨,形成新能源消纳新模式。

  “该项目在系统架构、自洽技术、功率变换和能量管控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为新能源接入轨道交通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研发与工程建设经验。”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高仕斌介绍道。(完)

编辑:
图片新闻
  • 内蒙古移动“青”力构筑全方位防线 守护群众“钱袋子”
  •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安彩艳博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 内蒙古:学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尿不湿到火箭皆含“煤基因”
  •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进沙退的阿拉善答卷
  • 【活力中国调研行】6500吨鲜奶的智慧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