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24日电 (许有磊 李炜)户籍窗口是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更是密切警民关系的“连心桥”。小小窗口,承载的是民心、民意、民情,体现的是忠诚、信念、担当。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阿拉善高新区)公安分局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户籍服务窗口”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质量、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满意度,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用温情守护平安,赢得辖区群众一致好评。
“你好,我去年从外地嫁到这边,现在想要把户口迁过来,我也不知道带些什么材料,只带了结婚证和户口本,你看看能帮我办理吗?”9月22日上午,辖区群众刘女士来到阿拉善高新区公安户籍窗口办理迁户业务。由于刘女士第一次迁户准备的材料并不齐全,户籍民警坚持“一次性告知”原则,耐心向她了解情况和查看材料,即时“容缺”为其办理了落户手续,在最短时间内办结了该笔业务,高效的办理过程得到了刘女士和其丈夫的一致赞扬。
阿拉善高新区公安户籍窗口“一窗通办”在落实“首问”“告知”责任基础上,针对广大群众涉及公安类信息查询佐证材料的需求,简化程序,强化内部网上查询、内部协作和内部信息交换工作机制,有效实现了“容缺”服务和“一站式”办结目标。
为持续将“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生根,进一步惠及更多群众,阿拉善高新区公安户籍窗口积极深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模式等举措,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效能,简化业务窗口办事程序,切实落实“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站办结”的服务举措。将服务窗口触角延伸到群众的“最基层”,针对确有困难、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电话预约、送证上门等户籍服务,全面落实“零距离服务”措施。
同时,有效依托社区民警深入辖区走访的有利契机,为辖区群众广泛、深入介绍便民利民举措的具体内容、办事程序、时限要求、需要带齐的相关证件、凭证和手续,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办事的流程,在群众来办事时做到一次性办结,进一步拉近警民距离,密切了警民关系,让更多的群众切身感受到“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捷与贴心服务,最大限度提升辖区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这么快就办完啦?原来用微信就可以操作,还有这么多功能,真是太方便了!我回去要好好给家里人宣传一下。”9月19日,社区民警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得知辖区某群众丢失了身份证,在民警的指导下,该群众利用“阿拉善盟24小时警局”微信公众号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居民身份证丢失补领程序。
实行“放管服”改革以来,阿拉善高新区公安秉持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户籍窗口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服务对象政策“懂不懂”、流程“通不通”、体验“好不好”为标准,在窗口服务区设置意见建议箱、建议簿,现场找问题、听意见,通过换位思考、亲身体验,推动户籍窗口服务更暖心、群众办事更顺心、解决问题更贴心。
今年以来,高新区公安累计办理群众户籍业务147笔,解答咨询380次,提供延时服务、送证上门23次,荣获窗口“服务之星”2次,获得群众感谢信2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