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5月9日电 题:达茂草原上的“追风人”
作者 张泉泳 楚天龙 郭炳诚
这是一场与绿色相拥的跋涉,一次与疾风共舞的征程。在祖国北疆边陲,达茂旗大草原广袤无垠,它宛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静卧在天地之间。从繁华市区出发,驱车前往项目建设地,近5个小时的车程里,窗外景色不断变换,而终点处,正上演着一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大戏——距离边境线仅30公里之遥的华能北方公司包头二电厂达茂旗火电灵活性改造消纳新能源55万千瓦风电项目。这里将奏响绿色转型发展的时代强音,为地区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解难题,千方百计
4月的春风虽已悄然拂过,却未能驱散中蒙边境线上寒冬残留的凛冽。肆虐的寒流裹挟着不时飘落的降雪,如冰冷的利刃,被狂风狠狠甩在脸上,带来阵阵刺痛。项目经理王洪涛将棉服的领口又紧了紧,抵御着这刺骨的寒冷,而后带领团队准时抵达项目临建指挥部施工现场,有条不紊地布置各项工作,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推进。
“李经理,施工电源变压器什么时候能到位?”“已经和厂家确认,明天就能发货,保证按期运抵施工现场。”“张工,你们标段的工作人员太少,这样会延误进度的,这个星期必须增加人员。”4月3日,一到施工现场,王洪涛的手机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他一边联系施工方,督促其加快进度,一边协调材料供应商备料发货,言语中透露着对项目推进的急切与执着。分管副厂长安祥也始终坚守在现场,与大家并肩作战。他常提醒大家:项目建设地受低温冻土的环境影响,留给我们的施工建设期只有9个月的时间,为确保项目如期投产,必须争分夺秒,克服困难,抢出更多的施工准备时间!
“新题新解,难题当前,咱们定要迎难而上、全力突破!”在项目建设的征程中,各类问题如潮水般不断涌现,王洪涛始终以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激励团队。为推动项目建设全速前进,他带领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大胆革新。在设备选型环节,他们不辞辛劳、反复斟酌,历经千淘万漉般的筛选;方案设计时,更是独辟蹊径、别出心裁,让各专业工作成功按下“加速键”。
为确保主机设备大件运输的顺畅无阻,王洪涛带领团队与主机设备厂家多次深入实地,对运输行驶路线进行细致勘测。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仔细排查沿途收费站、限高杆等可能影响通行的关键节点,提前规划应对方案。在临建指挥部的选址上,团队大胆创新,决定租用乡政府旧址。这一做法不仅大幅缩短了施工建设周期,让项目能够更快落地实施,还在项目竣工后节省了拆除费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建设效率的双赢。
2月19日,项目部收到草原植被恢复费条件缴费通知单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与达茂旗自然资源局紧密协作,高效推进费用缴纳手续办理。进入审批阶段,项目部主动作为,安排专人积极对接各审批负责人,全程跟踪审批进展。他们时刻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审批动态,针对出现的问题迅速协调解决,不拖延、不推诿。最终,该项目成为自治区林草厅“占补平衡”文件印发以来首批取得批复的新能源项目,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帮带,言传身教
“师父,这里的风真大啊!”3月初,刚到项目部不久的研究生齐鸿飞,双手紧紧揪着棉安全帽的颚带,用力拉了又拉,试图让帽子更贴合脑袋,以抵御这肆虐的狂风。师父贾利忠听到徒弟的感慨,爽朗一笑,脚步轻快地走在前面,大声回应道:“风大就对了,说明咱们风机位置选得好。”
转眼间,齐鸿飞来到项目部已经两个月了。在这段日子里,他经历了项目上的重重磨练。曾经那个带着书生稚气的他,如今已大变样。现场点位测量、施工图纸审核、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编制等等,这些工作,他如今都已驾轻就熟。“小齐,你说,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验收需要注意什么?”工作干完的回程途中,师父又开启了他的“考问模式”。齐鸿飞略作思索,便有条不紊地回答道:“师父,需要注意混凝土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坍落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还有后期的养护工作也不能马虎……”“不错,看来最近学习没偷懒啊,进步很大嘛。”齐鸿飞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师父,您就别夸我了。项目上的老师傅们一个个都争分夺秒地‘充电’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我们年轻人哪敢有丝毫放松啊!”
项目部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深度挖掘队伍中蕴藏的丰富人才资源,精心遴选出一批责任心强、热衷于技艺传承的骨干人才,担任带徒“名师”。这些“名师”以思想引领为先导,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以技能传授为核心,助力员工提升专业素养;以作风传承为纽带,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代代相传。在安全教育方面,带徒“名师”从安全规章制度解读、事故警示案例剖析,到风险隐患辨识技巧传授,全方位、深层次地强化员工的安全认知与意识,为每日的生产作业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第一道安全防线。与此同时,师父们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将施工现场转变为生动的教学课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量身定制长效化与个性化兼具的培训计划。通过“沉浸式”教学方法,让员工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与实践,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今年3月,项目建设团队捷报频传,3月5日项目取得自治区林草批复文件,3月9日项目主要设备明确排产计划……每一项捷报的背后,都饱含着项目建设团队的心血与付出。从最初充满憧憬的“规划图”,到初步成型的“效果图”,再到如今即将落地生根的“施工图”,包二“追风人”一路披荆斩棘,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在新能源建设的赛道上风驰电掣,跑出了令人惊叹的“破风”速度。如今,他们正以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念,向着新能源的美好未来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