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中新记者看内蒙古

呼和浩特通道北街社区:微治理破解“三多一难”老旧小区焕新颜

2025年10月30日 16:12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社内蒙古新闻10月30日电 题:呼和浩特通道北街社区:微治理破解“三多一难”老旧小区焕新颜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以前小区污水外溢、停车难,现在有事儿找网格、议事能做主,住着越来越舒心!”家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北街社区富邦小区的退休居民赵大爷,看着楼下整齐的车位和绿植,连连点赞。作为典型的老龄化、多民族聚居社区,通道北街社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构建微治理体系、搭建议事平台、精准服务民生,成功破解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口多、民族构成多、物业管理难的“三多一难”困境,让0.24平方公里的狭长辖区焕发新生机。

  织密治理网络 凝聚多元合力

  通道北街社区东邻通道北街、南至新华大街,辖区3024户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31%,涵盖11个民族。面对复杂治理局面,社区打破传统壁垒,构建“党小组+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的微治理单元,将辖区科学划分为10个网格,配备10名专职网格员和10名网格长,同步选配59名楼栋长、170名单元长,物管会成员中52人交叉任职,实现治理力量深度融合。“我们网格长都是持证社工,加上楼栋长、单元长都是邻里熟人,谁家有事儿能第一时间掌握。”社区网格长王敏介绍。

  为激发治理活力,社区建立“积分兑换+荣誉表彰”双重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微治理成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2023年以来已培育出市级优秀网格员1名、“青城好人”1名。同时链接40余家大党委成员单位,开展党建联建活动32次,办实事142件,组织志愿服务42余次,将医疗、教育等资源精准送到居民身边。

  搭建议事平台 化解民生难题

  “年轻人要车位,老年人要绿化,咱们坐下来好好商量肯定有办法。”在富邦小区“同心议事亭”里,赵大爷手绘的“绿化+车位”融合方案,让小区改造中的矛盾迎刃而解。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停车管理等易引发矛盾的问题,社区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议事平台,将闲置景观亭改造为“同心议事亭”,在“习语”长廊、民族团结广场设置议事区,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线上渠道同样畅通高效,社区东墙公示微治理成员联系方式、暖心服务热线及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开通“居民心里话信箱”,实现诉求24小时响应。“之前反映楼道杂物堆放问题,没想到当天网格员就上门处理了。”居民李女士说。2025年以来,社区通过线上渠道收集并解决居民建议47条,响应效率提升60%,线下议事阵地累计解决污水外溢、设施维修等问题23件。

  精准服务民生 提升幸福指数

  “每周都有医生来义诊,还给我们独居老人建了健康档案,有家庭医生‘点对点’服务,子女在外也放心。”社区独居老人张阿姨说。依托辖区丰富的医疗资源,社区组建“网格长(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楼栋长)”医疗服务队,每周联动医疗单位开展义诊、健康讲座,2025年已覆盖650余人次。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社区依托“就业帮扶站”帮助13人实现就业,开发非遗布贴画项目让居民“兴趣变收入”;针对水文华阳小区物业费收缴难题,创新“错峰停车收费补贴物业费”模式,既解决停车难,又保障物业服务持续运行。同时将“三失一偏”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6类重点人群纳入治理体系,通过社工个案服务、人文关怀等举措帮助其融入社区,2025年重点人群相关事件零发生。

  如今的通道北街社区,治理成效显著:2025年以来12345工单量同比下降45%,电信诈骗、重大安全事件等六类案件持续“零发生”,矛盾纠纷平均化解时长从15天缩短至7天,居民满意度从82%提升至98%。社区先后荣获“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呼和浩特市网格化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在2025年暴雨灾害中,微治理成员提前排查隐患、转移居民,实现零伤亡,用实际行动筑牢基层治理防线。(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中国移动赵东团队:用49座基站点亮边境牧民数字生活
  • 内蒙古移动“红山先锋”党员突击队助力宁城猫砂产业升级
  • 内蒙古草原现“花式瑞士卷”
  • 内蒙古鄂尔多斯:香蕉落户北方沙漠
  • “中国薯都”乌兰察布300万亩马铃薯喜迎丰收
  • 菲律宾商报: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秋季鸟类较去年增长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