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看内蒙古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0月30日电 题:全链条守护“夕阳红” 四子王旗创新农牧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在四子王旗广袤的牧区和乡村,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的养老安全问题曾因居住分散、服务半径大而备受挑战。如今,随着智慧监管系统的落地、探访关爱体系的构建和健康筛查项目的推进,当地以科技为翼、以服务为基,打造了覆盖安全保障、日常关怀、健康守护的全链条养老服务模式,让牧区老年人实现“安全有保障、生活有温度、健康有依托”。
智慧监管全覆盖
“以前担心老人在家用电用气不安全,现在有了智慧设备,手机上就能实时查看,心里踏实多了。”四子王旗民政局负责人介绍。针对养老服务设施监管痛点,当地以政策为遵循,将全旗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所有养老服务设施纳入监管范围,聚焦用水、用电、用气、火灾防控、助餐消费五大关键领域,构建起多维智慧监管体系。
在牧区农村幸福院,电力监测设备能精准识别到具体电器的漏电隐患,3秒内即可触发报警;厨房内的燃气报警器、烟温探测器24小时值守,有效防范燃气泄漏和火灾风险;助餐点的人脸设备让老人“刷脸结算”,既解决了忘卡难题,又实现补贴核算精准无误。关键区域的4G摄像头不仅方便管理人员实时巡查,还支持家属远程探视,监管效率较以往提升3倍。“有了这些‘电子卫士’,我们不用天天上门也能掌握老人情况,发现异常能第一时间处置。”一位乡镇养老服务负责人说。
通过“实时监测+远程管理+应急响应”的闭环模式,当地实现风险早发现、快处置。系统自动分析设备采集的数据,无需人工值守即可识别异常,100%报警响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即时推送至责任人,处置结果实时反馈,彻底杜绝监管断层。
搭建关爱连心桥
“小王他们经常来家里坐坐,问问身体情况,还帮我检查线路,就像亲人一样。”独居老人张大爷笑着说。针对农牧区特殊老年人需求,四子王旗以党建为引领,构建“旗—乡—村”三级联动网络,由嘎查村“两委”牵头组建探访关爱小组,整合基层养老服务小组、志愿者协会、专业社工组织三类力量,形成“专业+基层+志愿”的协同服务机制。
探访关爱小组推行“一次入户+双重关爱”模式,既与老人“唠家常”开展情感陪伴,又运用便捷式检测设备进行健康检查,排查用电用火等安全隐患。遇到老人急需的医疗、照护需求,及时对接旗乡两级资源,提供药品配送、医生上门等服务。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入户拒绝率从60%降至5%以下,90%以上老人从“不愿交流”转变为主动诉说需求。目前,服务已覆盖全旗85%以上的农牧区,精准服务特殊老年人1200余人,累计开展情感陪伴服务超3000人次,安全隐患整改率超80%。
健康筛查进万家
“以前不知道自己有血管硬化风险,多亏了免费筛查,还拿到了针对性的健康建议。”刚做完动脉硬化筛查的李奶奶说。针对经济困难老年人“看病远、筛查难”的问题,四子王旗启动认知症及动脉硬化早期筛查与干预项目,计划为3000名65周岁以上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免费筛查服务。
当地在旗级智慧化养老服务中心打造“认知障碍友好服务中心”,配齐专业检测设备和功能区,同时采取“上门+分级筛查”模式,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足不出村就能做检查”。认知障碍筛查分初筛、复筛两步走,确保结果准确;动脉硬化筛查则通过便携设备,在村委会、社区集中开展或上门服务。所有筛查对象都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与旗智慧养老平台对接,工作人员可实时跟踪健康动态,调整干预方案。
“我们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有工作人员都经过系统培训,确保服务质量。”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早期筛查与个性化干预,不仅帮助老年人早发现健康风险,还减轻了家庭照护负担,推动健康服务向预防干预延伸。
如今的四子王旗,智慧设备守护安全、志愿力量传递温暖、健康筛查夯实防线,三类服务协同发力,既破解了县域养老的共性难题,又贴合牧区实际需求,为全国农牧区养老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