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海外媒体看内蒙古

解越冬运输急难 乌拉特后旗众人拾柴修通牧道“生命线”

2025年10月30日 14:49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0月30日电 (张林虎 李琰 张鼎晖)“这路一修,冬天拉饲草料再也不用绕远路、怕陷车了。”看着逐渐变平整的土路,脱贫户林花手里的铁锹挥得更有劲儿了。近日,在通往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乌兰敖包嘎查的主要道路上,一场由党员带头,志愿者、牧民自发参与的修路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大家分工协作,清理淤泥、搬运砂石、平整路面,现场劳动声、工具叮当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从清晨到日落,汗湿衣衫也不停歇,这段因雨水冲刷而变得坑洼不平的“烦心路”,即将修成平坦顺畅的“暖心路”。

  “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囤草料,没修的路只能过三轮车,拉不了几捆就得停,遇上结冰,还容易打滑。”乌兰敖包嘎查第一书记付翔宇告诉记者,目前修缮的这条路是嘎查南边连接六户牧民的主干道,长四十公里,经夏季雨水冲刷后,多处出现坑洼和淤泥,通行不畅。眼下正值越冬饲草料储备关键期,为解决运输难题,嘎查党支部采购修缮物资,联合志愿者与脱贫户共同行动修缮、平整道路。

  道路通畅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这条主干道不仅是牧民的“生命线”,更是后续发展特色牧业、文旅产业的“先行官”。“等路修好了,在路边建个‘牧家驿站’,游客歇脚时能买奶食品、看草原风光,牧民们的日子就能更红火。”付翔宇拿着规划图说道,依托道路修缮发展“过路经济”,是乌兰敖包嘎查盘活本地资源、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的关键一步。通过“牧道+文旅”模式,将草原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宽牧民增收渠道,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接下来,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乌兰敖包嘎查将依托‘渡阴山’旅游线路,推进牧家驿站标准化建设、草原民俗体验项目开发,组织牧民开展服务技能培训。让这条牧民的‘保障路’,也变成乡村振兴的‘增收路’‘幸福路’。”乌兰敖包嘎查第一书记付翔宇说。(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中国移动赵东团队:用49座基站点亮边境牧民数字生活
  • 内蒙古移动“红山先锋”党员突击队助力宁城猫砂产业升级
  • 内蒙古草原现“花式瑞士卷”
  • 内蒙古鄂尔多斯:香蕉落户北方沙漠
  • “中国薯都”乌兰察布300万亩马铃薯喜迎丰收
  • 菲律宾商报: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秋季鸟类较去年增长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