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80岁的张爷爷坐在西夭子村自家门槛上,攥着儿子今年给他买的手机,可身在蛮汉山深处的小村里,它的信号从没有满格过,“想看看娃可真难呐。”老人望着远处的大山叹气。
蛮汉山横亘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与呼和浩特市交界地带,海拔超2300米,山脉走势陡峭,山间沟壑纵横,成片的油松林与杨桦林覆盖山体,不仅造就了独特的山地景观,也成了信号传输的天然屏障。从凉城县往东北方向深入蛮汉山余脉约20公里,西夭子村就藏在这片密林中。全村就10户人家,村民平均年龄超过70岁,住的都是依山而建的老房子,一条宽不足2米的土路顺着山涧绕出去,是与外界唯一的连接,走完全程得两小时。群山像一道密不透风的墙,把信号挡在了山外这里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孤岛”。
今年7月,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乌兰察布分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在深入偏远区域进行例行网络信号测试与盲点排查时,发现西夭子村地处蛮汉山余脉深处,通信信号被群山阻隔。当他们乘坐村民的三轮车抵达这个偏远村落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老人们因无法联系子女而倍感孤独,身体不适时求助无门,几乎与现代信息社会完全脱节。“一定要让这里通上信号!”工程师们暗下决心。
要给西夭子村建网络,难题比想象中多。村里没有现成的光缆,没有基础信号塔,连能让大型施工设备通行的路都没有——这就是摆在团队面前的“三无”困境。为此,乌兰察布移动组建了专项攻坚队,技术人员每天天不亮就进山,踩着露水翻山越岭采集信号数据,记录不同山头的信号衰减情况,仅用一周就拿出了“4个4G基站+光纤直连”的方案。可7月的蛮汉山总下雨,土路变成了泥潭,载着基站设备的卡车陷在山脚下动弹不得。施工队员们索性把设备拆成几十斤重的小件,用扁担挑、用背篓扛,雨天里一步一滑往上走,泥点子溅满衣裤,汗水混着雨水往下淌,也没人喊累。
随着最后一面信号天线在山顶铁塔上固定好,4个基站同时启动,橙色的光纤线顺着山路牵进了村里,一户户接入老人的家中。90岁高龄的李爷爷家人都在外地,平时很难取得联系,工程师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他的家中,工程师把手机递给李爷爷:“您试试,能打通电话了。”老人的手指有些发抖,慢慢按下儿子的号码。几秒钟后,电话那头传来清晰的“爷爷!”,李爷爷突然红了眼眶,用当地方言反复念叨:“通了,真通了……”眼泪顺着皱纹滑下来,滴在手机屏幕上。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村子,老村长在村口树下召集大家,举着自己刚连上信号的手机喊:“移动给咱们装了‘顺风耳’!以后再也不用愁联系不上娃了!”老人们凑在一起,有的试着给子女拨电话,有的跟着视频里的人学用微信,脸上的笑容,比山里的阳光还灿烂。
如今再去西夭子村,常能看到老人们坐在院子里,对着手机屏幕和子女视频聊天。乌兰察布移动的工作人员说,接下来还会继续排查蛮汉山周边的信号盲点,让更多像西夭子村这样的“孤岛”接上数字时代的“桥”。对村里的老人们来说,接通的不只是手机信号,更是连着亲情、通向外界的“暖心桥”,让深山里的日子,终于跟上了时代的脚步。(王瑞琪刘文学)
免责申明: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