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13日电 题: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打好诉调组合拳矛盾纠纷化解出成效
作者 吕强 王书睿
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工作理念,致力于全面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见成效。
“建机制、搞创新、构联调”三项举措打好多元解纷组合拳
2016年6月,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成立了全区首个诉调对接中心,推进“法院+”多元纠纷解决体系建设,总结创新出一套“1+N+3+4”工作模式,即“一个中心依托N个成员单位、坚持三项举措、做到四个到位”,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该法院印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施方案》《诉调对接工作流程管理办法》《锡林浩特市诉前调解工作指引》等工作机制,将诉调对接工作成效纳入市直相关部门党政领导年度考评内容,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
同时,法院成立全区首家集心理、法理、情理、智理“四理”通调的“温馨驿站”品牌调解室,开通《心理法理微信在线咨询平台》,设计制定《婚姻家庭关系调查问卷》,数次做客于锡林郭勒盟广播电视台《女性时空》专题访谈,自成立以来共受理矛盾纠纷案件8390件,进一步推进“暖心调”。
在此基础上,法院在全盟率先成立了交通巡回审判团队并入驻市交警大队,与交警部门、司法局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三调联动”模式,就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先行开展诉前调解。白音锡勒人民法庭联合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四所一庭”联调机制,合力化解牧区矛盾纠纷。今年以来依托两项机制受理案件442件,成功打造了“多元调”新模式。
“公正到位、效率到位、专业到位、服务到位”四个到位奏响多元解纷和谐曲
2024年以来,该院诉调对接中心诉前调解分流率达58%以上,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7个百分点,超一半的诉讼案件导入调解程序。法院特别注重利用“人民法院调解”线上平台,在调解成功的4462余案件中,线上调解成功率近90%,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2个百分点,大量矛盾纠纷通过调解方式化解。
与传统审判程序相比,诉前调解具备更加高效的程序优势。2024年以来,该院诉调对接中心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仅需5天,平均每天可成功调解9件案件,并且调解不成功并导入速裁快审程序的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仅为18天,真正实现了诉前调解的高效便捷,既为解纷加速,又为审判减负。
该院突出矛盾化解的专业性,联合制定印发了十项各大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实施意见和工作实施方案,并增加驻院特邀调解员4名,在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后迅速分类,并对接特定机构,确保专业领域化解专门矛盾,共计委派案件1500余件,使得矛盾化解更加精准和高效。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2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采取预约制、远程咨询制等服务模式,通过法律咨询、政策解读、现场调解、惯例参照等方式进行调处,最大限度地定纷止争,确保调解结果的公平、公正和公信力。
该院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手段,在全盟法院率先投入使用“24小时自助便民诉讼服务中心”,开通自助服务和人工服务功能,满足当事人对诉讼指引、风险评估和卷宗查询等多元化司法需求。同时在便民服务区放置应急物品,配备自助打印机和各种诉讼文书模板供当事人使用,切实把司法便民利民举措落到实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