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活动现场。陈峰摄
图为活动现场。陈峰摄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0月13日电 (记者 陈峰)12日,“多语种文献与北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本次论坛汇集了海内外众多高校和国内各科研院所及其他单位的百余名青年学者。
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黄维忠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岗龙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令志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叶尔达教授、内蒙古社科院蒙古学藏文文献研究中心张双福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乌力吉教授等专家学者担任评议专家,进行学术指导。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李志英以《“贡玛”的地方化:兼论中央行政公文知识在藏地的传播与运用》为题进行发言,探究了“贡玛”一词被14—16世纪藏地地方政权模仿和创造性再使用的情况及其意义。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杨奇霖以《清朝与和硕特蒙古的政教互动——以康雍时期的章嘉呼图克图为中心》为题,梳理清廷寻获三世章嘉呼毕勒罕的过程,探究了佛教在清廷与和硕特蒙古的政教互动中的角色及地位。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副教授钦德木尼以《伊斯坦布尔词典蒙古语词汇研究》为题,从历史语言学的视角整理考察阿拉伯文四语种词典《伊斯坦布尔蒙古语词典》,强调了其学术价值......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青年学者们还将围绕“北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专题”“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佛教文化研究专题”和“语言、文学、艺术文献所见北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专题”三个主题,从多种角度分享相应的研究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满贵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中,北疆地区作为多民族聚居的交汇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宝贵历史。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方多语种文献研究所主办的这次大型学术会议,旨在汇聚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通过深入挖掘多语种文献中的人文精神、进步思想及价值理念,梳理北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阐明其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进而推动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助力“北疆文化”建设,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