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17万亩寒地稻田尽披“黄金甲”

2024年10月14日 09:42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眼下,呼伦贝尔市17万亩寒地水稻喜获丰收,各地利用晴好天气,抢时间、赶进度,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在呼伦贝尔农垦扎兰屯农牧场有限公司3万亩寒地水稻基地,一簇簇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铺满了稻田,大型水稻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金黄色的稻粒像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落入运粮车厢。

  “今年引进中农粳179和鸿源19两个品种,亩产预计900斤左右。从春天育苗插秧到秋收,全部采用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带动60余户职工增产增收。”第六连队书记、队长栾宁介绍。

  秋日暖阳下,阿荣旗新发朝鲜族乡新发村水稻基地披上了金色的盛装。“我今年种了560亩水稻,已经全部收割完毕,粗略估计亩产比去年能增加100多斤,预计今年收入20万元没问题。”捻着饱满的稻穗,种植户沈殿武高兴得眉飞色舞。

  呼伦贝尔地处高纬度,是国家高寒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肥沃的黑土地孕育出颗粒饱满、米味醇香的“呼伦贝尔冰香稻”,袁隆平院士曾为该稻种题词:种在冰泥中,收在秋霜后。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大健康的水稻种植基地,通过“旱改水”种植结构调整,解决耕地旱涝灾害等问题;通过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统一购种、育苗、播种、收割和销售,形成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精细化、一体化格局,一改过去散户种植、全家上阵的耕种方式,大幅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耕种效率和经济效益。(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记者 李新军)

编辑:陈峰
图片新闻
  • 当“蓝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开“运动会”
  • 单机容量首台10兆瓦的风电机组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成功吊装
  • 内蒙古移动:让巴丹吉林沙漠“一网无前”
  • 赤峰:斑斓秋色浸染田野
  • 呼和浩特:国庆假期 儿童书店享受阅读
  • 国寿寿险不断丰富区域特色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