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动态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5日电 (刘文华 佳佳)牛产业是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道老杜苏木以牛品种改良为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赋能和典型引领,推动传统养牛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使养殖户切实获益,引领全苏木牛产业走上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北宝力稿图嘎查牧民齐阿日木扎家饲养着30多头牛,其中基础母牛20多头,小牛犊10头。自2023年起,在嘎查的支持引导下,他响应市场需求,积极推进品种改良,采用嘎查免费发放的德系优质冻精对本地牛进行改良,如今牛群改良率已超过90%。
齐阿日木扎表示:“为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动,我调整了生产方式,并得到了嘎查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进行了品种改良。所需的冻精均由嘎查免费提供,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了。”
如今,齐阿日木扎家的标准化牛舍干净整洁,设施齐全。经过改良的德系基础母牛,每一头都膘肥体壮、活力充沛。今年,他提前储备了充足的干草、青贮和玉米等优质饲料,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满足了牛群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改良后的牛不仅生长周期缩短、出栏效率显著提升,其市场认可度和收购价格也远高于本地牛,从而大幅增加了他的养牛收益。
“改良后,牛犊出栏时的价格都达到了1万元以上。今年已售出8头公牛犊,母牛犊则留作基础母牛。”齐阿日木扎说。
北宝力稿图嘎查是苏木肉牛改良示范村。为推动品种升级,该嘎查依托村集体经济和苏木政策扶持,从源头牢固改良基础——统一购置德系优质冻精,组织专业改良员,全面推行冷配改良技术,并从集体经济中列支资金支付改良员工费,让农牧民实现“零成本”改良。目前,嘎查牛群改良率已达80%以上,户均年增收2万元。
“2025年,我们苏木协调旗畜牧业良种繁育中心免费为村民提供了600支优质冻精,两年来已改良1000多头牛。为更好地推进改良工作,我们还从嘎查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支付改良员手工费,农牧民无需花费任何费用对自家的牛进行冷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现有的改良成果,加快改良步伐。”北宝力稿图嘎查党支部书记宫格介绍道。
在达米花嘎查,胡日查的家庭牧场是当地养殖产业的标杆。牧场内青贮窖、饲草库、标准化暖棚一应俱全,现存栏西门塔尔牛168头,其中基础母牛100头,年均出栏肉牛约60头,年产值达70余万元。依托2300亩草牧场和100亩青贮饲料地,胡日查凭借技术、经营和管理能力,今年特意种植130亩紫花苜蓿,既为牛群提供高蛋白饲草,又实现草原休养生息。同时,紧跟苏木品种改良步伐,对本地牛逐步迭代升级,走出了一条设施标准化、养殖规模化、饲喂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的发展之路。
“圈养的牛冬天膘情好,我们算是半育肥、半基础母牛,牛犊我自己育肥,断奶后育肥两个多月便出售,到七八百斤就卖了。”胡日查说。
从“靠天养牛”到“科学养牛”,北宝力稿图嘎查的规模化改良与胡日查家庭牧场的精细化发展,正是道老杜苏木牛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道老杜苏木坚持“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原则,推动全年全域禁牧与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力,借助旗畜牧业良种繁育中心的支持,定期为各嘎查免费发放优质冻精和液氮,并常态化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引导养殖户从传统粗放式放养向舍饲禁牧精养优养转变,使“改良+精养”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推广标准化、科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当地黄牛养殖业持续提档升级,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全苏木累计优化改良点2处、打造清群示范村2个,开展冷配技术专项培训3次,为养殖户免费提供优质冻精2.86万支。目前,全苏木改良肉牛已突破2.6万头。
道老杜苏木副苏木达扎拉根白乙拉表示:“道老杜苏木属半农半牧区,我们依托示范嘎查作为支撑点,以养殖大户为引领力量,将品种改良视为提升牛产业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举措。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技术服务体系,扩大改良技术的覆盖范围,力求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使‘牛产业’切实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