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28日电(李爱平 刘春艳)一声惊雷平地起,四秩光阴铸辉煌。
自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神府-东胜煤田项目开发配套铁路工程立项建设,包神铁路便在中国铁路版图上划定了国家第二条“西煤东运”大通道的坐标点,历经40年的发展、积淀、蜕变,“能源运输桥头堡,蒙煤南下北大门”的能源战略通道作用更加凸显。
开路:欲借长风乘势起
伴随神府—东胜煤田的开发,包神铁路应时而生,筑就了集团公司“煤电路港航”发展的运输基石,掀开了包神铁路建设发展的序章。
40年前修铁路,从建线前期的规划研究、地质勘探、线路设计等准备工作,到施工现场的机械装备、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生产设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那时候,建设现场就地搭建帐篷、手挑肩扛,日夜奋战,英雄的包神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种种困难,在当时的建设条件下,仅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线路建设任务。
1989年3月10日,一声震耳欲聋的汽笛,唤醒了沉睡多年的鄂尔多斯高原,包神铁路第一趟运煤列车从沙沙圪台试运行至万水泉南站。这片深埋“地下黑金”的内陆腹地,正以钢铁的筋骨,突破地区发展的困境,向世界发出响亮的长鸣,任由山色苍茫,也锁不住奔腾向海的追逐。
行路:踏平坎坷成大道
随着煤炭外运任务逐年攀升,机车的更新迭代势在必行。2005年3月,内燃机车牵引5000吨重载列车试验成功。同年,包神铁路复线开工建设。
而彼时,神朔铁路1996年7月1日全线开通,2000年10月26日全线电气化开通运营。2005年11月30日,神朔铁路年煤炭外运突破10011万吨,成为我国继大秦线之后又一条年运量超亿吨的铁路。
作为集团公司一体化运营的源头,包神铁路加速推进电气化改造已是迫在眉睫。在边运营边改造的热潮中,2007年7月19日包神铁路双线电气化区段正式开通运营。当年,包神铁路年运量完成10133万吨,成为又一条年运量超亿吨的铁路。
此后,包神铁路先多次动力换型、经历万吨试验列车开行,与神朔铁路此起彼伏的波浪式发展中,甘泉铁路开始建设,并于2012年9月15日全线铺通。
兴路:蓬勃发展势如虹
2013年、2019年,包神铁路相继与甘泉铁路、神朔铁路两次重组整合,成立了新的包神铁路集团。作为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的源头,包神铁路集团积极发挥区位优势,践行能源供应“稳定器”“压舱石”的使命担当。
2021年6月25日,刷新五项世界纪录的重载铁路“动力之王”国能24轴电力机车在神朔铁路上线试运行。经过三年的运行,公司于2024年8月3日,发布了《基于固定闭塞的机车智能驾驶系统》在内的六项技术标准,为重载铁路智能驾驶批量化谱系化应用提供了技术规范。
回溯公司近几年的科技创新成果累累硕果。然而,包神铁路集团决策层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牢牢把握可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提升“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大通道的运能和效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长远,包神铁路集团积极探索启动3.5亿吨扩能改造,加快推进中蒙跨境铁路、东月铁路、孤银铁路等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以实现资源中长期接续管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能源供应链安全稳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