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鄂尔多斯杭锦旗:“盐碱滩”上耕耘新“丰景”

2025年07月17日 16:38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16日电 (记者 李爱平)从盐碱荒滩到沃野良田,从低效耕作到智慧管理,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坚实力量。

  走进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眼前不再是记忆中零碎的“补丁田”和刺目的盐碱白。取而代之的,是阡陌纵横、绿意盎然的高标准农田!高粱挺直了腰杆,玉米舒展着宽叶,小麦翻滚着绿浪。就在去年,这里还散落着2514块不便耕种的小田块,其中有近4000亩土地因盐碱化而收获寥寥。

  杭锦旗巴音村耕地面积约2万亩,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耕地曾因大水漫灌沦为盐碱化“重灾区”。2024年村里开展了高标准农田改造,通过修建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成功控制了地下水位、促进盐分淋洗排出,让1700亩盐碱地“重生”。

  希望与生机,同样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的乌兰木独村流淌。但时间倒回2024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盐碱侵蚀让土地贫瘠,村庄老龄化又让劳力流失,恶性循环下,良田变荒滩,村民的收入开始下滑。转机出现在2024年,“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的组合拳打破了僵局。村里将5000多亩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给专业企业。大型机械开进农田,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沉睡的土地被唤醒。

  土地的丰收还要等到秋天,但村民的收入增长却立竿见影!当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推行“以工代赈”,田间管护、机械操作等岗位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土地流转费是“保底”,家门口打工每月还能挣5000元。

  在更早实践高标准农田的巴拉贡镇朝凯村,1.3万亩良田已步入“智慧时代”。今年春天,灌溉系统再升级!滴灌管道从110毫米“扩容”到160毫米,过去5天浇完的地现在只需要3天,肥料也能节省近75%。更厉害的是,手机成了“新农具”!点点屏幕,就能精准开关阀门,控制水肥。千亩良田,只需两人就能轻松料理。

  从泛白的盐碱荒地,到生机勃勃的沃野良田;从无奈的撂荒叹息,到增收致富的灿烂笑容。杭锦旗162万亩耕地中,81万亩高标准农田已然崛起为“黄河新粮仓”。2024年,杭锦旗粮食作物亩产达536公斤/亩,位列全市第一。在科技的赋能和辛勤的耕耘下,“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图景正书写着黄河岸边最动人的绿色奇迹。(完)

编辑:
图片新闻
  • 探访中苏金街:在满洲里感受中俄文旅交融
  • “资金活水”润民生:工会无息借款滋养家庭经济发展沃土
  • 瑞众保险在内蒙古落地"教育+民生"双帮扶项目
  • 瑞众保险全面开启2025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 献礼7.8,瑞众保险主题摄影大赛用镜头 诠释“爱·责任·美好”
  • 瑞众保险喜临门(典藏版)养老年金保险荣获 “金口碑”年度年金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