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中新记者看内蒙古

探访中苏金街:在满洲里感受中俄文旅交融

2025年07月17日 16:21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图为满洲里中苏金街上标有俄语店名的店铺。 陶语嫣摄

图为满洲里中苏金街上的俄罗斯人。 陶语嫣摄

图为记者与来自俄罗斯赤塔的游客交谈。 唐一丹摄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17日电:探访中苏金街:在满洲里感受中俄文旅交融

  作者 陶语嫣 王倩 林可 黎原 叶韵雯 李泽璇 唐一丹

  套娃是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可在中国的一座城市里,套娃元素却无处不在——巨大的套娃主题酒店、琳琅满目的套娃商品和文创产品,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这座城市,便是位于中俄边境的内蒙古满洲里。

  7月13日,记者走访这座边境城市。漫步在满洲里中苏金街,不时能见到商户用俄语与顾客交流。“俄罗斯人喜欢买针织类衣服。”经营针织品的张女士一边整理货品一边说,“来往得多了,我们也能说上几句俄语。”

  近年来,随着跨境通关日益便利,越来越多俄罗斯游客来到满洲里旅游。据满洲里口岸统计,2024年通过该口岸入境的俄罗斯游客达31万余人次,其中18岁以下游客超过5.6万人次。

  在中苏金街另一侧的安东鞋店里,店主李先生正接待几位俄罗斯顾客。他自学俄语已有五年,店门口挂着一块标牌,用俄语记录着他与一位俄罗斯记者的友谊故事。“很多人因为看到这块标牌进来买鞋。”李先生说。

  “这些年,俄罗斯游客来越来越多。”多位商户表示,除了服装鞋帽等传统商品,近年来潮流玩具如Labubu等新兴国货,也成为俄罗斯顾客喜爱的“伴手礼”。而随着生意往来频繁,不少商家也自发开始学习俄语。

  “俄罗斯人喜欢携家带口来满洲里‘溜达’,买点好吃的、拎些伴手礼,就像度假一样。”满洲里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事业部主任鞠金慧介绍,当地推出的中俄双语网站与客户端“阿科诺”(OKHO),为两国用户提供政策、旅游、商贸、文化等资讯,并涵盖“吃穿住行”等实用信息,便利跨境交流。

  来自俄罗斯赤塔的游客娜塔莎带着女儿来到满洲里。她告诉记者,来此主要是为了旅游。“这里风光非常美丽,我们对这里印象很好,也希望今后还能再来。”

  来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的安德烈一家四口则购买了许多夏季衣物。他说:“满洲里的衣服款式多、很漂亮、价格也便宜,我们非常喜欢这里。”

  “口岸之城”满洲里不仅是中俄货物的重要中转点,也正在成为连接两国民间交往的重要窗口。从街头巷尾的语言融合,到商贸往来的频繁互动,一座城市正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见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心相通。(完)

编辑:
图片新闻
  • “资金活水”润民生:工会无息借款滋养家庭经济发展沃土
  • 瑞众保险在内蒙古落地"教育+民生"双帮扶项目
  • 瑞众保险全面开启2025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 献礼7.8,瑞众保险主题摄影大赛用镜头 诠释“爱·责任·美好”
  • 瑞众保险喜临门(典藏版)养老年金保险荣获 “金口碑”年度年金保险产品
  • 瑞众保险“瑞美好·责任行”公益项目  荣获2025“金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