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赤峰林西县:人居环境整治“齐上阵” 美丽乡村“靓”起来

2025年05月16日 16:03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5月16日电 题:赤峰林西县:人居环境整治“齐上阵” 美丽乡村“靓”起来

  作者 杨玉婷 王雅琪

  初夏时节,行走在赤峰市林西县乡村,绿树掩映的农家庭院前,李子花、丁香花竞相绽放;排列整齐的“庭院菜园”里,村民正忙着拾掇小园;垃圾收集站前,公益岗正在有条不紊地清运垃圾……近年来,林西县通过系统治理、全民参与、长效管护,绘就出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乡村新图景。

图为公益岗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垃圾。

  “分区攻坚+分类治理”精准施治

  天刚蒙蒙亮,十二吐乡西山根村的公益岗边青林已经拎着编织袋沿公路巡捡。“以前路边‘白花花’一片,如今走两公里都难捡满半袋。”说话间,他弯腰夹起一片塑料膜塞进袋子,动作麻利又熟练。这样的变化,正是林西县“分区攻坚+分类治理”精准发力的缩影。

  窥一村,观全域。为切实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实做细,林西县针对不同区域“对症开方”。将全县的人居环境分为“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村庄内外、房前屋后”四个类别,发动村“两委”、公益岗、常住户进行分类清理,确保清理无死角。

  同时,该县坚持“因时而动、精准施治”,让治理节奏跟着农时走,将全年划分为“春耕废旧农膜重点治理期、旅游旺季公路沿线重点治理期、秋收秸秆落叶重点治理期、冬季常规垃圾治理期”4个整治时间段,针对不同类型的重点垃圾进行清理,让全县垃圾清运效率大幅提升。

图为乌兰沟村街巷环境。

  “四级联动+示范引领”长效提质

  人居环境整治三分靠整治,七分在管护。在林西县国道306沿线,总能看到一群公益岗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弯腰捡拾零散垃圾,或拍照记录卫生死角。

  “我们依靠县里建立的‘乡—村—网格—网格员’的四级管护体系,科学划分人居环境管理网格单元,特别是针对国道沿线重点路段,配备专职网格员,实行“定人、定段、定责”的精细化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区域全覆盖、无盲区。”十二吐乡政府副乡长兰冬庆说。

  在夯实长效管护根基的同时,林西县还打造了国道沿线的乌兰沟村、巴吉沟村两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沿着国道306驱车前行,红白相间的房屋外墙与葱郁的行道树相映成趣,垃圾箱旁停放着崭新的勾臂式垃圾车。“过去垃圾随风跑,现在每天定时清运,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巴吉沟村村民陈桂云指着不远处的垃圾桶感慨。

  “积分兑换+考核评比”夯实基础

  环境治理既要算好生态账,更要算好民生账。“积极参与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清理,能‘挣’积分,换生活用品,大家的劲头别提多足了。”在大营子乡富康新村积分超市,正在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吴金宝说道。

  为巩固治理成效,林西县创新建立人居环境动态考评机制。对公路沿线、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实行“日巡查、周通报、月整治”。同时,将考评结果与“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村级年度评优等挂钩,对先进村授予“人居环境示范村”流动红旗,并配套专项奖励资金,通过积分激励机制与动态考评体系双轮驱动,全县正在形成“家家参与、村村争先”的治理新格局。

  从“政府独奏”到“全民合唱”,当环境整治成为习惯,村庄保洁化作日常,林西县正以常态化考评、多元化参与,奏响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的“四季歌”。(完)

编辑:奥蓝
图片新闻
  •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产业增速领航 固投破百跃升
  • “联播”进乡村 这个村子有点儿“潮”
  • 通讯:北大博士后在鄂尔多斯500多天印象记
  • 呼伦贝尔草原上“春的希望”
  • 呼和浩特:民众体验脑机接口助残产品
  • 从沙海迈向“绿富” 探访内蒙古磴口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