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张鑫:兴村富民的“领头雁”

2025年05月16日 16:03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5月16日电 题:张鑫:兴村富民的“领头雁”

  作者 李爱平 张俊英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绿荫环绕,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村庄宁静祥和,500余座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新整合的土地整齐划一,文化广场上欢歌笑语,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构成一幅幅壮美和谐的画卷。这一切离不开“兵支书”张鑫的辛勤付出。

  “张书记虽然年轻,但思路广、办法多,我们村在他的带领下,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纳林希里村的村民们提起张鑫,言语间满是尊重与佩服。

  纳林希里村位于红庆河镇北1.5公里处,总面积29.8平方公里,有村民561户1251人,其中常住人口237户512人。全村总耕地面积8000亩,林地面积7400亩,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业村。2015年,退伍后的张鑫被分配到乡镇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繁重而琐碎,2020年,他因工作表现突出,当选为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他是全旗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在老乡眼中,不过是个毛头小伙,但凭借军人不服输的劲头,他摒弃墨守成规的做法,将在部队练就的果敢、拼劲与闯劲,悉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工作中。

  “农村也是个大舞台,我一定努力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张鑫通过创新思路、整合资源、运用新技术,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让乡村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发展”的产业突围。他结合村内实际,多措并举发展村集体经济。他敏锐地察觉到屠宰产业的巨大潜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资金,借助村内现有屠宰场A证优势,成功引入屠宰场项目。通过招商引资,争取上级资金2000万元建成全市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肉联厂一处。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当地屠宰行业的空白,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在希望的田野上,张鑫正奋力书写和美乡村建设的崭新篇章。他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创新采用“政府+龙头企业+银行+保险公司+村集体+农牧户”的“六合一”模式,成功引入800万元资金,落地德州乌驴特色养殖项目,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针对土地分散、利用率低的问题,张鑫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推进土地整合项目。通过宣传政策、算清收益账,逐步打消了村民的顾虑,成功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经营,率先实施土地整合项目,全村农耕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率达到85%,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为丰富城乡“菜篮子”,张鑫带领大家发展蔬菜大棚项目。他组织村民参加种植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到村指导,不断提升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将村内闲置的117座大棚全部实现合理利用,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产出的绿色蔬菜深受市场欢迎,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必须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张鑫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蔬菜、水果,养殖家禽家畜。村里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供种苗和养殖技术指导,帮助村民提高种植养殖水平,截至目前,已栽种各类果树8000棵,村里庭院经济示范户辐射带动全村60多户发展庭院经济,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张鑫的带领下,纳林希里村的屠宰场项目、乌驴养殖项目、蔬菜大棚项目、土地整合项目和庭院经济项目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成功撬动了产业振兴的“大蛋糕”。

  如今的纳林希里村,产业兴旺,村民富裕,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生活更加便利,幸福感不断提升,“钱袋子”鼓起来了,大家都笑起来了,村集体年收入达13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辛勤耕耘结硕果。在张鑫的办公室里,一面面锦旗和一张张荣誉证书整齐悬挂,见证着他的突出贡献。

  张鑫曾荣获鄂尔多斯市“创业带富标兵”、鄂尔多斯市“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伊金霍洛旗“优秀人大代表”、第六届伊金霍洛旗“最美人物”、镇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所在的纳林希里村荣获“自治区一村一品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治理示范试点嘎查村”“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示范嘎查村”“鄂尔多斯市一村一品示范嘎查村”“伊金霍洛旗三个一批示范嘎查村”等多项荣誉。

  面对成绩,张鑫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带领村民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最近,他和村民们正在为村集体经济和农牧局试种的高产多产试验田耕种浇水,解决乌驴养殖基地的饲草问题。(完)

编辑:奥蓝
图片新闻
  •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产业增速领航 固投破百跃升
  • “联播”进乡村 这个村子有点儿“潮”
  • 通讯:北大博士后在鄂尔多斯500多天印象记
  • 呼伦贝尔草原上“春的希望”
  • 呼和浩特:民众体验脑机接口助残产品
  • 从沙海迈向“绿富” 探访内蒙古磴口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