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内蒙古擘画绿色氢氨醇产业新蓝图

2025年11月04日 13:13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4日电 (记者 李爱平)11月3日,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行政公署、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锡林郭勒盟能源局、西乌珠穆沁旗(简称“西乌旗”)人民政府、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承办的“绿色氢氨醇产业集群推进会”在锡林浩特召开。大会以“绿动氢链,锡引未来”为主题,近400位嘉宾共商绿色氢氨醇发展大计。

  “锡盟风光资源富集,已建成新能源装机超2300万千瓦,年发绿电500亿度,装机和发电量均居内蒙古首位、全国地级市前列;依托全国唯一独立的省级管理电网——蒙西电网,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园区绿色供电等市场化项目落地实施,铸就了稳定、量大、质优且极具成本竞争力的绿电优势。”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行署盟长郭玉峰表示。

  “绿色氢氨醇产业是连接绿电与终端应用的纽带。”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原副司长、二级巡视员梁志鹏在会上指出,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为氢氨醇,直接作为工业原料或者在工业、交通领域替代煤炭、天然气以及石油消费,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总量的新路径。

  对此,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蒋利军非常认同。他说,风光氢氨醇一体化提供了新能源就地消纳新模式。通过电解水制氢,将绿电变为绿氢、绿氨、绿醇,使之易于储运,既可作燃料,又可作原料,实现了风光资源的多元化应用。

  与会嘉宾认为,要实现绿色氢氨醇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并打通从制氢、储运到终端应用全链条上的堵点。聚焦制氢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唐叔贤指出,绿氢的成本是氢能达到可持续目标的关键要素,需要将绿氢成本从目前21元/公斤下降到与灰氢成本相当。绿电制氢和二氧化碳碳捕集(CCUS)两大“卡脖子”问题制约着绿氢降本,要想打破绿氢高成本瓶颈,还需依靠技术创新。

  对于制氢面临的问题,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提出了低碳甲醇方案。所谓低碳甲醇,是指利用绿电与劣质煤,以及微矿分离技术制备的甲醇。“低碳甲醇是绿氢最好的储运载体,1L甲醇的产氢量是1L液氢的2倍。另外,低碳甲醇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注,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经济性。”刘科表示。

  在氢储运环节,航天氢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安刚认为,只有打通大规模储运的技术瓶颈,才能大幅降低氢气成本,氢能社会才能真正到来。未来,该公司将建立以液氢为储运介质的新能源电氢体系。

  会上,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蒙氢管网有限公司、华润电力蒙东公司等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分别与地方政府签署11项战略合作协议。

  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马军表示,碱性电解槽通过工程化设计,能够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的应用需求,其发展潜力将随着市场成熟逐步释放。公司以降低平准化氢成本(LCOH)为目标推进产品迭代,目前已成功进入海外10个国家的电解槽市场。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此番大会将成为锡盟发展的新起点,绿色氢氨醇将成为锡盟“十五五”新的增长极。(完)

编辑:李爱平
图片新闻
  • 中国移动赵东团队:用49座基站点亮边境牧民数字生活
  • 内蒙古移动“红山先锋”党员突击队助力宁城猫砂产业升级
  • 内蒙古草原现“花式瑞士卷”
  • 内蒙古鄂尔多斯:香蕉落户北方沙漠
  • “中国薯都”乌兰察布300万亩马铃薯喜迎丰收
  • 菲律宾商报: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秋季鸟类较去年增长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