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图为中国移动反诈宣传员进校园。李雪晴摄
(推广)
秋天的乌兰察布,阳光洒在校园的操场上,一群穿着蓝色制服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乌兰察布分公司的反诈宣传员,正在为开学季的师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反诈”公益课堂。
“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玩游戏能轻松赚钱,你会心动吗?”宣讲员王琳用温和却坚定的声音问道。大学生们面面相觑,有人小声议论起来。这可不是普通的课堂。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诈骗的危害,王琳和同事们精心设计了“沉浸式体验”环节。同学们听着悬疑故事,有奖竞猜,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诈骗场景中。有人体验了被“校园贷”逼得走投无路的感觉,有人体验了“杀猪盘”的温柔陷阱。
“太真实了!”计算机系的大一新生,心有余悸地说,“之前我还觉得这些事离我很远。”王琳会心一笑,这正是他们想要的效果。作为白海子网格的反诈宣传员,她和同事们已经连续三年为片区的学校提供反诈服务。从大学到中学,他们的足迹遍布6所校园。
记得去年冬天,王琳在走访师专高校时,发现大二学生小李的行为很反常。听学生会的联系人说,这个平时活泼的男生突然变得神神秘秘,经常深夜还在打电话。王琳担心出问题,和小李取得联系,原来小李在游戏里认识了一个“大神”,对方不仅教他打游戏,还说要带他投资赚钱。这太像典型的“杀猪盘”了!王琳立即警觉起来。她一边联系学校辅导员,一边联系公司技术部门,通过风险预警系统进行监测。果然,那个“大神”使用的号码已经被标记为高风险。经过连续三天的劝阻和教育,终于让小李清醒过来。事后,小李的父母特意送来感谢信,感谢中国移动保住了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公安机关也发来了表扬信,感谢中国移动为反诈做出了贡献。
如今,在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乌兰察布分公司与公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校园里的反诈宣传已经形成了长效机制。每周的“反诈小课堂”,每月的“普法知识竞赛”,还有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反诈标语,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师生们的安全意识。夕阳西下,王琳收拾着宣传材料,看着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的学生们。她知道,这些年轻的面孔里,可能就藏着未来的科学家、教师、企业家。而她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明天要去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宣讲,王琳在日程表上做着标记。那一屡移动蓝在余晖中熠熠生辉,就像移动人守护网络安全的承诺一样坚定而温暖!(金燕 于杰 白靖)
免责申明: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