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产业资讯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巴彦淖尔分公司赵东团队:用49座基站点亮边境牧民数字生活

2025年10月28日 23:48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推广)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2.5万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横亘东西,195公里的中蒙边境线蜿蜒延伸。曾经,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信息“孤岛”——1803户牧民散居在广袤的信号盲区里,与外界的联系,全靠偶然捕捉到的几格微弱信号。

  打破这片沉寂的,是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分公司网络建维中心的赵东和他的团队。三年时间,他们在戈壁上竖起49座通信基站,将信号覆盖率从32%硬生生提升至70%,让“孤岛”连起了世界,也让牧民的日子活出了新模样。

  信号盲区里的无奈:“找信号要跑遍半个草原”

  盛夏的戈壁滩,地表温度突破 40℃,热浪裹着沙砾打在人脸上生疼。牧民巴特尔骑着马在沙丘间颠簸,马鞍上牢牢绑着一部老式手机,那是他和在苏木上学的女儿唯一的联系。“想问问她最近学习咋样,得专门跑到三十里外的山梁上,运气好才能搜到两格信号。”他勒住缰绳,望着远处模糊的山影,手机屏幕上“无服务”的灰色提示,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

  2023年之前,这样的场景在这片牧区司空见惯。赵东至今记得第一次下乡调研时的冲击:“看到牧民为了打个电话,要骑着马跑几十公里,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数据显示,当时2.4万平方公里的牧区,仅32%的区域能捕捉到微弱信号,且多集中在旗政府所在地及3条主干道。超 60%的牧民家庭,只能在信号盲区中,无奈看着外界信息擦肩而过。

  “孩子们上网课,得背着书包走两小时到乡政府‘蹭网’,冬天冻得手都握不住平板。”潮格温都尔镇牧民抹着眼泪说。边防哨所的战士们更清楚信号中断的焦急:“巡逻时跟指挥部通话,常常说着说着就断了,听筒里只剩风声,心都悬到嗓子眼。”

  那些无法传递的话语、未能拨通的电话,都在诉说这片土地对通信的迫切渴望,也成了赵东团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基站竖起的希望:“49座铁塔连起戈壁与世界”

  “第一次去巴音前达门苏木选址,车陷在沙窝里,我们挖了一个小时才出来,”为了让基站建在最需要的地方,赵东和团队带着设备,在没膝的沙砾中跋涉,GPS信号时断时续,就用脚步丈量牧民聚集的饮水点、转场路线。

  他们在中心村建起26座基站,让1200户牧民首次用上稳定信号;沿G331等四条道路架设18座基站,形成420公里“信号长廊”,牧民转场时坐在驼背上就能联系买家;在矿区和景区布局8座基站,为产业发展铺就通信路。

  “基站通电那天,我家孩子抱着手机跟远嫁的姐姐视频,聊了好久。”牧民巴特尔指着窗外的信号塔,笑得格外满足,“以前卖骆驼奶,得等收购商上门压价,现在开直播就能订出去,利润也多了。”

  针对戈壁腹地的无人区,团队推出“流动+应急”创新方案。2024年,当12次被困的牧民接到紧急通信保障时,他们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一位被困牧民激动地说:“在最绝望的时候,是赵工他们送来了希望,让我们感受到了通信的温暖。”

  数字带来的改变:“信号通了,日子顺了”

  如今走进牧区,毡房里传出直播带货的声音,牧民通过手机监控远处的羊群,那达慕大会的5G直播吸引着数万网友观看。2024年,当地特色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2025年旅游旺季接待量同比显著增长。

  这些变化背后,是赵东团队的坚守。三年来,他们累计行驶13.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半。零下32℃的寒冬,赵东在基站上调试设备,双手冻得握不住螺丝刀,用体温焐热后继续工作;为说服牧民同意基站选址,他在毡房住了7天,跟着放驼、剪羊毛,用真诚换信任。

  “赵工的手机号,我们都保存在第一个位置。”牧民巴特尔翻出手机,“羊病了找他联系兽医,网断了他两小时就到,比亲人还靠谱。”

  “70%的覆盖率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赵东的笔记本上,2025年的规划已经写满了半本:“‘十五五’期间,我们还要把5G信号延伸到更多偏远牧点,让每一户牧民都能享受到数字生活的便利。”

  夕阳下,戈壁上的通信铁塔静静矗立,信号满格的手机屏幕,映着牧民脸上的笑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赵东和他的团队,正用通信人的担当,继续书写着“移动榜样”的故事。(金燕、王佳佳、何红)

 

 

 

 

 

  免责申明: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编辑:陈峰
图片新闻
  • 内蒙古移动“红山先锋”党员突击队助力宁城猫砂产业升级
  • 内蒙古草原现“花式瑞士卷”
  • 内蒙古鄂尔多斯:香蕉落户北方沙漠
  • “中国薯都”乌兰察布300万亩马铃薯喜迎丰收
  • 菲律宾商报: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秋季鸟类较去年增长近四成
  • 中国移动发布“AI+”行动计划升级暨“AI+”生态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