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锡林浩特市两级综治中心“四化”驱动 绘就“草原枫桥”新图景

2025年07月29日 16:41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29日电 题:锡林浩特市两级综治中心“四化”驱动绘就“草原枫桥”新图景

  作者 吕强

  锡林浩特市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的生动实践,以务实担当锤炼过硬作风,围绕“阵地建设标准化、资源整合集约化、机制创新精准化、服务效能智能化”的“四化”驱动策略,全力绘就“草原枫桥”新图景。

标准化筑基,构筑“一站式”服务堡垒

  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中枢”,全市各级综治中心严格遵循“物理聚合、功能融合、力量联合”原则。市级综治中心划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三大核心功能区,配备9个专业服务窗口、1个信息指挥室、1个速裁法庭及6个特色调解室,功能完备、流程清晰。12个苏木镇(街道)综治中心则因地制宜,深度嵌入基层肌理,成为牧民、居民“家门口的解纷阵地”。《锡林浩特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性文件汇编》的编发实施,更为“一站式”服务提供了标准化操作指南,让群众办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截至目前,两级综治中心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32件,涉案总金额达5300余万元。受理完结法律援助案件、信访案(事)件、裁决劳动仲裁案件等111件,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中心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坚实步伐。

集约化聚力,形成多元共治“强磁场”

  创新构建“1+6+N”多元共治格局:以综治中心为核心平台,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人社6个部门力量常驻入驻,确保核心职能无缝衔接;民政、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N个职能部门按需轮驻或随叫随到,实现“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高效联动。同时,广泛吸纳资深律师、专业心理咨询师、金牌调解员等社会力量,形成“专业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的多元解纷矩阵,受理涉及信访问题、婚姻家庭、房产物业、经济合同、金融借贷、欠薪欠资、邻里关系、土地草场边界等群众日常生活的高频痛点,成功化解率超90%。基层中心已成为吸附和化解矛盾的第一道坚固防线,显著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的精细化水平。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让矛盾化解有更多路径、更多选择。

精准化服务,架起民生联结“连心桥”

  以刚性制度保障柔性服务,《锡林浩特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制度汇编》的出台,为中心依法履职、规范运行筑牢根基。创新建立“接单—派单—领单—督办—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链条,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针对复杂纠纷,精准运用“访调对接”“公调联动”“部门联调”等工作法,破解跨部门、跨领域治理难题。自实体化运行以来,两级综治中心举办了“开放日”,接待上级走访调研及兄弟旗县政法委观摩交流共12批次100余人,累计接待各类来访案(事)件837起,接待法律咨询270起,其服务模式获得广泛认可,中心已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智能化赋能,激活高效治理新动能

  聚焦“人、地、物、事、网、组织”六大核心要素,构建“数据共享+智能预警+联动处置”的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实现群众诉求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大数据分析高频需求让服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精准”。深度整合多类信息打破数据壁垒,智能分析实现风险“精准感知、分级预警”;依托指挥中枢建立闭环机制,快速调度力量确保风险早发现、快处置;结合群防群治队伍与基层治理“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长”“铁三角”模式,目前,全市620个网格已建立网格党支部150个、网格党小组280个,将智能手段与“人熟、地熟”优势结合,形成专群联动、网上网下融合的立体化网络,让智能化激活高效治理新动能。

  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的累累硕果,是锡林浩特市作风建设成效的有力注脚,是各级干部和人民调解员奔波在草原牧区、街头巷尾的身影,是他们用专业、耐心和汗水换来的群众满意笑脸,更是为民情怀的直接体现。(完)

编辑:刘文华
图片新闻
  • 探访中苏金街:在满洲里感受中俄文旅交融
  • “资金活水”润民生:工会无息借款滋养家庭经济发展沃土
  • 瑞众保险在内蒙古落地"教育+民生"双帮扶项目
  • 瑞众保险全面开启2025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 献礼7.8,瑞众保险主题摄影大赛用镜头 诠释“爱·责任·美好”
  • 瑞众保险喜临门(典藏版)养老年金保险荣获 “金口碑”年度年金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