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土豆亩产8000斤:内蒙古西部小镇 “一村一块田”结硕果

2025年09月30日 11:43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30日电 题:土豆亩产8000斤:内蒙古西部小镇“一村一块田”结硕果

  作者 杨玉婷 甄思源

  金秋时节,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的马铃薯迎来丰收季。田埂间,大型收获机隆隆穿梭,滚筒飞速翻转,一串串裹着湿润泥土的马铃薯顺势蹦出,在田垄间滚落,勾勒出满是效率的丰收图景。

  不远处,工人们三五成群忙不停:有人俯身拾薯,有人提袋分装、搬车上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亩产达8000斤,比零散种植时增产近三成!”百益合作社负责人段文雨难掩激动。这份丰收,正是“一村一块田”政策结出的硕果。

  “以前田地东一块西一块,最大不到2亩,农机进不来、技术难推广,种土豆全靠人力。”下场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彬回忆道。为破解土地碎片化困境,村里响应“一村一块田”改革,在坚持“四不变”和村民自愿原则下,整合全村零散耕地,平整升级为连片高标准农田,机耕机收率达100%。

  “现在大型农机直接下田,省人力还能精准种植,为高产打了基础。”张国彬说。土地整合后,村集体牵头以公开竞拍引入专业合作社运营土豆产业。“我们从种植技术、投入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评,2025年竞拍8200亩承包地,按750元至1000元/亩分档流转,最终百益合作社中标。”张书记说此举既保障经营专业性,又提升土地效益,实现利用与收益双提升。合作社随即引入优质品种,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建立标准化种植档案,还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由合作社兜底市场风险。

  “一村一块田”改革让土地“活”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据统计,2025年共发放土地承包款700万元。村民王国彦高兴地说:“把土地流转出去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件好事,自己种费时费力收益低,流转后既能收租金,还能外出打工或园区务工,实现‘双收益’。”

  另一方面,合作社种植、采收等环节需大量用工,村民李大哥直言:“在家门口采土豆,一天能挣180到22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土豆采收季日均需100名工人,月均工资在3500-6000元不等,真正实现“土地流转顺民意,农户集体双受益”。

  目前,林西土豆正通过合作社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凭借内蒙古昼夜温差大、光照足的优势,优质土豆深受市场青睐。“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一村一块田’改革,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通过二产带动一产种植,再通过第三产业的餐饮渠道,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让‘林西土豆’品牌越来越响,带动更多村民在乡村振兴路上稳步前行。”新城子镇党委书记武利表示。(完)

编辑:刘文华
图片新闻
  • 内蒙古移动“青”力构筑全方位防线 守护群众“钱袋子”
  •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安彩艳博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 内蒙古:学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尿不湿到火箭皆含“煤基因”
  •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进沙退的阿拉善答卷
  • 【活力中国调研行】6500吨鲜奶的智慧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