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海外媒体看内蒙古

从“送服务”到“种理念” 集宁“公益集市”书写文明实践温暖答卷

2025年09月29日 15:52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29日电 题:从“送服务”到“种理念” 集宁“公益集市”书写文明实践温暖答卷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周末傍晚的集宁区桥西体育公园,歌舞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居民王秀娥刚在中医茶饮摊位品尝了养生茶,又兴致勃勃地体验了制作漆扇。“活动太丰富了,感觉邻里间更亲近了。”她笑着说。这里正在举行的是集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集市”暨桥西街道第五届邻里节活动。这一始于2021年的品牌项目,如今已从单一活动成长为深入集宁区街巷、广受居民欢迎的常态化便民服务平台。

  “公益集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它由集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牵头创立,旨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将理论宣讲、文化惠民、便民服务等“打包”送到百姓家门口。

  “我们最初的设想是解决服务资源‘下不去’、群众需求‘上不来’的问题。”集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经过数年培育,该品牌已实现从“送服务”到“种理念”的升级,成为传播文明、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据统计,该品牌已累计举办大型活动30余场,推出志愿服务项目320余项,组织动员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近400家,志愿者8000余人次参与。

图为在公益集市上,红十字会讲解应急救护知识。

  “公益集市”的魅力在于其精准对接民生的多元服务架构。

  在马莲渠乡大十号村“移风易俗引领风尚、文明新风润泽万家”公益集市上,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的义诊摊位前排起了队。“今天在家门口就有专家给看病,太方便了。”村民张秀清告诉记者,医保局工作人员还手把手教会她使用电子医保凭证。几步之遥,集宁区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护讲解同样人气十足,村民们在模拟操作中学习自救互救技能。

  在桥东街道“金秋双节颂祖国?北疆风采润街邻”游园会上,政策宣传、就业咨询、金融知识普及等窗口前,工作人员正用通俗语言为居民答疑解惑;手工编织、手绘、猜灯谜等特色摊位则展示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理论+文化+服务”的一站式模式,让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居民都能在“集市”上各取所需、各得其乐。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公益集市”的模式在集宁区各街道、乡镇被成功复制并本土化。虎山街道将“公益集市”与移风易俗宣传相结合,通过 T台走秀、诗歌朗诵、有奖问答等新颖形式,倡导“红白事简办”的文明新风。桥东街道则在活动中融入“百姓学习之星”评选颁奖,激励居民终身学习,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白海子镇同样积极践行这一品牌理念,在泉玉岭村举办的公益集市,借助群众自发组织的精彩演出和相关单位的惠民政策宣传,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从广场公园到乡村舞台,集宁区“公益集市”让文明实践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可感、可及、可参与的温暖日常。它把政策的温度、文化的厚度、服务的暖度,直接传递到居民手中,融入市井烟火之中。

  “接下来,我们将把公益集市打造成常态化服务平台,持续联动更多单位和社会组织,让惠民服务落地生根。”马莲渠乡党委副书记赵燕的话,道出了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心声。

  集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公益集市”品牌建设,在服务常态化、精准化上下功夫,让这一充满活力的品牌在乌兰察布大地上持续生长,惠及更多百姓。(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内蒙古移动“青”力构筑全方位防线 守护群众“钱袋子”
  •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安彩艳博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 内蒙古:学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尿不湿到火箭皆含“煤基因”
  •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进沙退的阿拉善答卷
  • 【活力中国调研行】6500吨鲜奶的智慧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