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霍林郭勒市:奋发“项”上 逐梦“铝”途

2025年08月07日 16:02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航拍霍林郭勒。 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7日电 (刘文华 美丽)岁去弦吐箭,一年已过半。转头回望,从生产线的“满弓劲发”到项目工地的“热火朝天”,从谈判桌上的握手签约到厂房里的机器轰鸣,霍林郭勒正以奋发“项”上的昂扬姿态,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奔跑。

  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13亿元、增长1.9%,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亿元、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12元、增长4.1%。这份沉甸甸的“期中答卷”,勾勒出霍林郭勒工业经济“马力”足、动能新、磁场强的蓬勃态势。

  “项”前冲刺马力足

  走进霍林郭勒市各大项目现场,“进度条”正不断刷新:元旺高档铝合金电工圆铝杆项目三条生产线轧机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投入试生产,最后一条线正在加紧安装;创新新材料轻质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智能化生产项目已有两条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进入试生产阶段;霍都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新型焙烧阳极项目一期部分投产,计划于8月19日实现一期全线贯通,达到30万吨产能,二期厂房基础施工同步推进……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背后是坚实的项目储备。数据显示,霍林郭勒市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70个,目前已全部实现开复工,开复工率达到100%,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8.36亿元。其中,新建项目开工34个,续建项目复工36个。投资体量上,亿元以上项目共36个,已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100%;其中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个,同样实现100%开复工。

  这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是霍林郭勒加速发展的强力引擎。其根基源于该市多年来坚定不移实施的“煤发电、电炼铝、铝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战略。近年来,霍林郭勒更以“链式思维”精准落子,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固链:在产业链前端,加强煤炭资源保障,推进原材料本地化布局;在中端,原铝产能已占全国6.5%,并创新实现铝加工企业铝水直供全覆盖,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在后端,不断提升铝精深加工能力,其球型铝粉产能占全国的80%,电池箔产能占全国的30%,汽车铝型材产能占全国的20%,铝板基产能占全国的16%,优势突出。

  通过持续打通堵点、接通断点,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霍林郭勒正全力锻造一条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铝产业链,“链”上未来前景可期。

  追风逐日动能新

  风轮擎天、光伏铺海,霍林郭勒市依托区域风光资源优势,把呼啸的风和炽热的光就地转化为澎湃绿电,积极推进绿电替代,加快打造“绿能高地”和“电价洼地”,全力推动铝产业从“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变。

  目前,霍林郭勒市已获批新能源指标521.3万千瓦,跨区域布局新能源228万千瓦,年内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年可发绿电140亿千瓦时,绿电消纳占比达到30%;同时,不断优化增量配电网结构,年内增量配电网可接入新能源40万千瓦以上,全年可提供绿电6亿度以上,网内绿电消纳占比可达50%以上。

  在内蒙古联晟新材料有限公司电池箔分厂内,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有序操作,一批批完成“瘦身”的电池箔顺利下线,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企业。该公司于2023年接入霍林郭勒增量配电网,成功将自身用电需求与城市的绿电供应体系深度融合。2025年1至5月,该公司累计用电2.5亿千瓦时,其中绿电使用量高达1.76亿千瓦时,绿电占比达到70%,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成为霍林郭勒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霍林郭勒市依托“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的独特优势,以“一地四网”区域布局为基础,通过增量配电网为高新区内44家工业企业供电。同时,创新实践新能源“飞地经济”模式,成功建成全区首个此类项目,为区域协同发展、牵引铝产业向绿色化、集群化、高端化跃升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目前,绿电项目正加速落地生根:创源新能源4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并网发电;金源阳光电1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并将实现部分并网发电;内蒙古创源科右新能源有限公司114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正加速推进建设……如今在霍林郭勒,光电企业忙着“晒太阳”,风电企业忙着“追风”,成了一道别样的“风光”。

  营商土壤磁场强

  效率是最好的吸引力。今年7月,内蒙古宏晟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铝合金变质剂项目通过该市创新的“五+N”多证联办模式,仅用1个工作日就高效办结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等11项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

  年初以来,霍林郭勒市锚定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持续推动营商政策迭代升级,从1.0版优化至3.0版,通过健全完善投资项目承诺制,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多证合一、拿地即开工、全程帮办代办等一系列便利化服务机制,全力压缩审批环节和时限。目前,项目审批时限已由原来的17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1个工作日,开工时限平均缩短45天,跑出了项目落地的“霍林郭勒速度”。同时,建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市长办公日”、常态化“政企恳谈会”等工作制度,并广泛开展“政务服务体验员”“局长走流程”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下沉一线,面对面倾听投资者诉求,实打实解决发展难题,以“倾城之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结出硕果,连续四年在通辽市第三方评价和实绩考核中位列首位,连续两年在自治区第三方评估中位列工业重镇类旗县第一梯队。选择在此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愿意扎根于此追逐梦想的创业者以及一个个不断“拔节生长”的新项目,共同印证了这座城市深耕营商土壤,打造投资兴业强磁场的满满诚意。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在年中“答卷”上,每一座拔地而起的厂房,每一条高效运转的产线,都是“再造一个工业霍林郭勒”的铿锵实践。站在承上启下的新节点,霍林郭勒正全力以赴拼经济,铆足干劲促发展,朝着建设“中国·绿电铝之城”的目标,阔步前行。(完)

编辑:刘文华
图片新闻
  • 居延遗址核心区新发现一处青铜时代遗存
  • 国际日报:那达慕狂欢“点燃”草原盛夏
  • 内蒙古草原那达慕开幕 10万游客雨中赴盛会
  • 延时镜头下的巴丹吉林:沙海之上 星河流淌
  • 61名华裔青少年的内蒙古寻根之旅
  • 探访“中国马铃薯之都” 解码“土疙瘩”变身“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