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内蒙古鄂尔多斯灌木的“七十二变”

2025年08月05日 15:36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5日电 题:内蒙古鄂尔多斯灌木的“七十二变”

  作者 李爱平 苑雪璐 王琪

  在鄂尔多斯广袤的沙地上,一株株柠条、沙柳串联起“饲草种植—饲料加工—资源开发—生态修复”的全产业链,成为撬动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的核心支点。

  连日来,地处库布其沙漠边缘的杭锦旗锡尼镇乌兰敖包嘎查,机器轰鸣声打破了沙漠的寂静。杭锦旗裕恒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饲料加工厂里,成捆的柠条枝条经过现代化生产线,变身为高营养的颗粒饲料。

  记者从杭锦旗政府获悉,柠条作为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5至8年便需平茬复壮,过去这些平茬下来的枝条70%都浪费在草场里。如今,依托政府支持建设的颗粒饲料加工厂,可以年产饲料超万吨,为周边200余户牧民提供原料置换服务,每年为嘎查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我们通过深加工,加工成一部分是柠条饲料,一部分是柠条草粉,养活牲畜的经济成本降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裕恒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怀宝这样说。

  “过去喂的那个玉米杆(需要)喂二斤,现在喂那个柠条颗粒饲料有一斤就行了,就出栏也快,它就十个月能出来,一头牛成本就能节省1,000块钱,100头牛我们就能节省10多万块钱。”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牧民田桂莲说。

  在乌审旗嘎鲁图镇巴音柴达木村生物质颗粒厂,各类废弃生物质材料经过破碎、烘干、压片、筛选等工艺,生产出直径约1厘米、长度3—4厘米的颗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颗粒,正成为替代传统煤炭的清洁燃料。

  “这个颗粒的燃烧值的话和煤接近,到了3950-4000大卡。主要发就是发往周边城市,山西、陕西、内蒙还有河北宁夏这些。”内蒙古木都图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生物质颗粒厂负责人闫忠义说。

  在库布其沙漠,灌木资源的价值链正在不断延伸:沙柳条变身清洁燃料,逆向拉动荒漠化治理;沙柳重组木应用于高端家具制造;柠条加工成优质饲草,缓解畜牧业饲料短缺……鄂尔多斯正将这些生态卫士转化为取之不尽的“绿色资源”。为确保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我市大力推进种苗培育工程,科学规划建设保障性苗圃,培育抗旱苗木。

  “目前我市乡土优良树种,育苗面积达到了15.65万亩,育苗量达到了9.97亿株,有效解决了2025年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种苗需求,同时这些苗木的培育销售、造林绿化的使用及生产加工过程中,为周边农牧民带来了切实可观的经济收益,也推动了我市林下经济的发展。”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种苗技术科工作人员哈斯鲁这样说。

  从黄沙漫漫到绿意盎然,从生态保护到经济发展,一棵棵灌木植物正在鄂尔多斯大地上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这场以小小灌木为支点的生态革命,不仅改变了库布其沙漠的面貌,更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完)

编辑:李爱平
图片新闻
  • 居延遗址核心区新发现一处青铜时代遗存
  • 国际日报:那达慕狂欢“点燃”草原盛夏
  • 内蒙古草原那达慕开幕 10万游客雨中赴盛会
  • 延时镜头下的巴丹吉林:沙海之上 星河流淌
  • 61名华裔青少年的内蒙古寻根之旅
  • 探访“中国马铃薯之都” 解码“土疙瘩”变身“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