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18日电 题:呼和浩特市:“五化”举措优管理基层治理“夯”基石
作者 张林虎 庞凤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拉尔路街道探索建立与居民的联系机制,收集居民诉求问题,解决反馈。经窗口合并释放出的社区工作者,同网格员一起走访入户,深入居民家中,运用望闻问切的工作方式,全方位了解居民生活中的大小事务。社区工作者不再只是坐办公室,而是包联入户,从关心居民身体健康状况,倾听居民的心声诉求,到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包联居民服务队成为了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辖区居民王奶奶高兴地说道:“现在工作人员上门入户越来越勤了,一来二去,我们跟他们都熟络得很。而且啊,就因为他们常来,了解到我们的想法,帮我和老姐妹们争取到了新的活动室。活动散了,去隔壁吃个8块钱的长者餐,菜有荤有素,搭配得可好了,还能免费喝养生茶。这日子,过得可太幸福了!”
为规范社区工作人员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呼和浩特市出台《社区工作人员优化管理的若干措施》,从人员核定、入口规范、定岗定责、考核培训、效能提升等“五化”举措,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人员管理精准化。明确社区工作人员四类细分标准:社区工作者按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18名配备;专职网格员以300-500户为单位核定,物业完善小区可适度扩围;社区辅助人员每社区1-2名,最多不超过3名;其他人员严控数量,实行只减不增。各旗县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多部门逐社区核定人员,形成指导性指标,街道(乡镇)根据配备指导性指标,经审核备案后实施优化调整。
入口渠道规范化。规范相关部门多头设岗的招聘行为,社区工作者空缺优先从专职网格员、辅助人员中招聘,不足时可面向社会组织公开招聘。专职网格员和辅助人员招聘需经市委社会工作部审核,统筹分配名额,实现人员配置合理、分布均衡。
岗位责任明晰化。街道(乡镇)指导社区因需设岗、一人多岗,定人定岗定责。实行岗位公开制,履行职责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每个社区设置1-2个“全能窗口”,推行“全岗通”服务,推动社区工作人员力量下沉,进小区、进楼宇(商圈)、进街区,聚焦物业党建、就业帮扶、村居吹哨、矛盾调处等重点工作,推广“小区工位”制就地办公、“社工+网格”结对组团式入户等服务模式。
考核培训双强化。街道(乡镇)严格考勤、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制度。每年由街道(乡镇)组织实施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调整岗位和薪酬待遇的重要依据,实现优进绌退的鲜明导向。同时强化培训赋能,教育引导社区工作人员树牢为民服务理念,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整治人浮于事、“躺平”等行为,防止办事敷衍推诿,增强服务居民群众意识。
治效提升责任化。街道(乡镇)指导社区聚焦党建、治理、服务主责,结合中心工作制定年度目标及岗位责任制,经街道(乡镇)党(工)委审定后公示实施。街道(乡镇)将社区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加强督查,年底召开述职会,社区书记向街乡党(工)委述职,并向党员和居民代表述职述廉,接受评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