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动态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0月23日 (智佳瑶 杨立华)在广袤的鄂托克前旗大地上,一株株古树名木静静伫立,它们是大自然镌刻在时光里的生态勋章,更是承载着地方历史变迁与文化记忆的“活化石”。自《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以来,鄂托克前旗人民检察院始终坚守司法为民,以党建为引领,主动激活检察监督效能,用坚实的法治力量为辖区内的古树名木筑起“防护墙”,让这些跨越百年的生命得以继续焕发生机。
2025年,鄂托克前旗人民检察院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深度融入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核心任务,紧紧围绕地方生态保护大局,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化作守护古树的实际行动。深知辖区内古树分布零散、生长环境复杂、保护难度较大的现实情况,该院主动打破部门壁垒,积极对接行政机关,携手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摸排工作,细致梳理每一株古树的生长状况、位置信息与保护需求,建立起详实的资源台账,将守护生态的政治责任,实实在在落实到每一棵古树的日常保护中,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在古树保护工作中落地生根。
为精准破解古树面临的生存困境,该院办案组创新探索 办案组采取“实地勘察+专业咨询+走访群众”模式开展全方位调查。党员检察官带队深入乡村院落对每株古树进行“体检式”排查,详细记录生长环境恶劣、附近使用明火、树下堆放重物、树干悬挂物、枝干枯死等问题,同步拍摄影像资料、固定证据链条,为后续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针对排查发现的各类隐患,该院第一时间梳理汇总,迅速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明确整改要求与时限,督促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为古树“排忧解难”,让每一株古树都能在细致呵护下健康生长。
为确保整改工作不走过场、保护实效看得见摸得着,在收到行政机关的检察建议回复后,鄂托克前旗人民检察院并未停下监督的脚步。特别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 志愿者等,一同前往城川镇巴彦希里嘎查榆树壕庙、昂素镇玛拉迪社区等古树集中区域,实地查看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古树生长状况是否得到改善。在昂素镇玛拉迪社区的一棵古树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听证会悄然举行。承办检察官详细介绍了案件的来龙去脉与需要听证的关键问题,行政机关代表详细介绍了收到检察建议书后采取的整改措施。听证员们结合实地查看的所见所闻,围绕整改实效展开热烈讨论,最终一致认为行政机关的整改措施精准有力,有效保障了古树的生存安全,国家生态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了切实维护。
如今,鄂托克前旗的古树名木在检察监督与多部门协作的合力守护下,愈发枝繁叶茂。但鄂托克前旗人民检察院的守护之路并未就此停歇,将以更精准的监督、更有力的举措,让每一株古树都能成为永续传承的生态符号与文化地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