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9 月 9 日电 题:锡林郭勒:民生 “需求清单” 变群众 “幸福账单”
中新网记者 奥蓝
何为 “四征” 措施?即热线征、码上征、恳谈征、精准征。
9日,记者从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获悉,当地大力弘扬 “四下基层” 优良作风,聚焦群众可感可及的需求,将 1033 条群众意见建议纳入各地各部门查摆问题清单,累计解决群众在水、电、路、讯、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1812 个。
“热线征”:从 “被动服务” 向 “主动服务” 转变
过去,群众拨打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诉求,需经接线登记、部门流转等繁琐环节,耗时较长。如今,12345 热线实现 “效能升级”—— 盟、旗两级民生部门 “一把手”、班子成员及业务骨干直接进驻接线。他们熟悉政策与流程,面对医保报销、社保办理、住房保障等诉求,既能当场精准解答,还能联动相关部门即时办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 “问得清、答得准、办得快” 的服务温度。
数据显示,通过 “热线征”,盟旗两级 787 个部门单位入驻 12345 便民热线平台 1148 批次,征求意见建议 304 条。同时,锡林郭勒盟依托 12345 平台拓展服务边界,各旗县市(区)均开通 “两代表一委员” 热线专席,代表委员化身群众诉求 “协调员” 和基层治理 “参谋员”。此前,苏尼特右旗热线专席接到牧民反映 “牧区信号塔存在覆盖盲区”,代表委员迅速联动当地移动公司,实地勘测后快速施工,短短几天便解决了牧民通信难题。
“码上征”:从 “线下跑多次” 向 “线上一次办” 转变
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政数局大厅帮办代办专区、10 个专业服务大厅及 12 个苏木镇(街道)、社区便民服务站里,“电子调查问卷二维码” 与 “扫码提意见” 标识随处可见。群众遇难题只需扫码,即可直接向政府部门反映诉求、提建议,减少中间环节,大幅提升办事效率。
针对 “码上征” 收集的问题,锡林浩特市制定 “1-2-3” 响应机制:1 个工作日内完成问题签收,2 个工作日内给出初步反馈,3 个工作日内办结答复。这一 “收集 — 交办 — 办结 — 反馈” 的闭环管理模式,推动政务服务质效持续提升。此外,锡林郭勒盟各地运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电子调查问卷》,依托盟、旗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屏和各经办窗口公示二维码,方便群众提建议。据统计,全盟 319 名办事群众参与 “码上征” 问卷调查,其中合理性建议已全部纳入整改清单。
“恳谈征”:从 “单向听意见” 向 “双向解难题” 转变
在乌拉盖管理区,包联工作组领导干部带着 “问题认领卡” 深入牧户,累计走访 360 户牧民,“点对点” 倾听诉求。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认领、业务单位主抓推进,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
围绕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与企业需求,锡林郭勒盟委、行署举办首届 “锡子回盟” 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恳谈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近 50 名锡林郭勒盟籍工商界、高等教育界、文化体育科技界精英返乡,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此外,正蓝旗、发改委、工信局等地方和部门以 “开门搞教育” 为突破口,紧盯群众、企业关注的 “关键事”,深入基层召开 “民情恳谈会”,让民意渠道更畅通、干群关系更紧密。
据统计,盟、旗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干部带头下沉一线,通过 “面对面听取、背靠背征求、心贴心交流”,累计征求到 344 条意见,其中 248 个急难愁盼问题已解决,57 条作风建设相关建议被采纳落实。
“精准征”:从 “粗放式服务” 向 “精细化供给” 转变
解决民生难题无 “万能公式”,针对特定群体需求需 “量身定制” 方案。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聚焦学生群体,专门设立校园热线,同步受理学生与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实现 “校里校外” 管理服务齐抓。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院通过校园热线累计受理生活诉求、校园设施、课程建设等问题 120 件,高效务实的作风获师生及家长好评。
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则针对就医群众提出的 “服务不够优化” 问题,及时整改:推行无假日专家门诊,周六、周日专家门诊全天开放;在门诊一楼大厅设立门诊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导诊咨询、检查预约、社工帮助等人性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众就医需求。
从 “热线专席” 倾听民声,到 “码上问卷” 直达民意,从 “恳谈交流” 传递温暖,到 “精准施策” 破解难题,锡林郭勒盟通过一系列举措,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