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仁托亚在蒙古国客户临时住所为其办理手机卡。张瑜摄
(推广)
在祖国北疆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悠然踱步,蜿蜒的中蒙边境线宛如银色丝带,勾勒出中华大地的壮美轮廓。这里不仅有千年“万里茶道”的商旅记忆,更有一座承载新时代对外开放使命的重要门户——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境内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作为国际性常年开放陆路口岸,这里每天都上演着中蒙两国经贸往来、民生交融的故事,而内蒙古移动锡林郭勒分公司员工乌仁托亚,便是这些故事里最温暖的“通信守护者”。二十年来,她以“沟通无界,服务至诚”的信念为灯,在边境线上架起了一座连接两国人民的 “暖心桥”。
“我的卡,找不到了!”盛夏的一个工作日,蒙古国商人苏和满脸焦急地冲进营业厅,语气急促地比划着。乌仁托亚一边递上矿泉水安抚苏和的情绪,一边放慢语速,结合手势耐心询问,终于弄清了原委,苏和前一晚不慎遗失手机卡,而当天上午10点有一笔关乎全年合作的重要订单洽谈,没有手机信号,意味着他将错失商机。
“边境线上的通信,连着客户的生计,更连着两国的信任!”乌仁托亚心里清楚,此时每分每秒都至关重要。她立即启动边境涉外客户应急服务绿色通道,引导苏和填写身份核验资料,迅速办理开户手续。考虑到苏和对新号码不熟悉,她特意找来便利贴,一笔一划将新号码工整誊写下来,还反复念给苏和听,直到他能准确复述。当崭新的SIM 卡插入手机,信号格瞬间满格,苏和拨通合作方电话的那一刻,他紧紧握住乌仁托亚的手,眼眶微红:“巴雅日拉(意为非常感谢)!你救了我的生意!”
这样的紧急服务,对乌仁托亚而言早已是工作常态。去年初秋的一个傍晚,她刚结束营业厅的收尾工作,就接到口岸工作人员的电话:两名蒙古国货车司机因通关查验延误班车,错过了前往东乌珠穆沁旗办理通信业务的最后一班班车,若当晚无法完成业务办理,第二天一早的货运任务将被迫推迟。
挂掉电话,乌仁托亚没有丝毫犹豫,抓起移动业务终端和备用电池就往车上赶。草原的暮色来得快,夕阳刚沉下地平线,公路就被夜色笼罩,车载导航在边境无信号区域反复断连。60公里的路程,她走了二十年,每一个弯道、每一处路标都刻在心里。
“您看,先点击这个‘跨境服务’入口,再输入护照号码……” 乌仁托亚打开业务终端,配合手势一步步指导司机操作。遇到司机理解不透彻的步骤,她就反复演示,直到两人都能熟练使用新办理的通信业务。窗外,草原的星星已缀满夜空,屋内的手机信号格,成了最温暖的光。
从2003年入职至今,乌仁托亚见证了北疆通信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界碑,乌仁托亚总会提前半小时到营业厅,检查设备、整理跨境服务资料。“只要边境线上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守在这里。”乌仁托亚说。她用二十年的坚守证明,通信信号不仅是技术的延伸,更是情感的纽带。像她这样的通信人,正是这座“暖心桥”上最坚实的基石,让边境的沟通更顺畅,让两国人民的情谊更深厚。(王瑞琪、温茹雅)
免责申明: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