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27日电 题:中蒙边境小镇嘎达布其的“幸福密码”
作者 奥蓝
嘎达布其镇是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一颗明珠。这里位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北部,拥有国际性常年开放陆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口岸。89.574公里的边境线蜿蜒,赋予这座中蒙边境小镇独特的地域意义。这里人民安居乐业的背后,有一份“幸福密码”。
平安建设,守护团结成果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保障。嘎达布其镇立足边境地区实际,大力加强平安边境建设,为各民族群众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马背警队+护边员”工作模式,推选169名政治素质高、法律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的边境牧民担任护边员,每季度开展培训,提升其巡逻巡防能力。马背警队将维护边境平安稳定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今年以来,开展全线巡边100余次,走访牧户60余户,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持续发挥效能,整合警务助理、边境堡垒户等人员作为警民联络员等,实施网格管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边境防控体系。
同时,设立口岸法庭,推进多元化解边境地区民商事纠纷,维护边贸营商秩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边境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为主体,依托“法治文化阵地”开展主题普法活动,解决群众法律疑惑难题。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这里荣获全国首批“平安边境模范乡镇”荣誉。
民生保障,共享团结硕果
民族团结进步的最终目的,是让各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建立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开展环境整治30余次。落实牧区项目机井19眼、新建水厕9个、旱厕26个、发放安装2KW风光储离网型自用供电系统设备105户、协调通常电14户、建设电信普遍服务4G基站2座,开展河湖巡查和护河行动,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依托“人大代表+协会”模式,带领周边牧户打造畜牧业特色产业品牌,提供畜牧业社会化服务,动物疫病免疫率达100%。巴彦都兰嘎查托管代养及饲草饲料加工基地项目采取“牧户+嘎查集体经济+企业”的模式,立足嘎达布其镇区域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现状和牧民现实需求,对辖区的养殖户提供优质、安全、高品质的全混日粮,为牧民节省养殖人力、时间等成本同时为5个嘎查的牧户提供肉牛托管代养服务。
充分发挥“国门石榴红”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开展实践帮扶行动。机关党支部为重病干部家属募捐,各嘎查党支部开展清扫畜圈等帮扶工作,社区党支部推进环境整治。联合党委成员单位巴彦吉拉嘎收费站打造“石榴红志愿服务驿站”,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等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在嘎达布其镇,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共同守护着祖国北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热爱生活、团结协作,就是这里的“幸福密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