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23日电 题:锡林郭勒盟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与高质量发展综述
作者 白小森
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南距首都北京180公里,下辖13个旗县市(区),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生活着45个民族共111.25万群众。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畜产品基地、向北开放重要节点,锡林郭勒盟自2022年5月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以来,以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引领,紧扣“牢记嘱托共奋进石榴花开映锡林”主题,通过“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建设,推动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绘就边疆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新画卷。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锡林郭勒盟实施“三个一”工作机制:聚焦民族工作主线,压实“一把手工程”责任,坚持一线指导推进。盟委书记牵头调度落实,盟旗两级党委通过360余次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引导各级部门凝聚思想与行动共识。
对标相关标准,锡林郭勒盟修订3版重点任务台账,细化194条落实举措;发挥盟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作用,完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与民委委员制度,出台《锡林郭勒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指导性文件,推动政策落地。同时,依托79个苏木乡镇、1024个嘎查村(社区)的民族工作联络员,构建“责任互联、功能互补、协调互动”的工作网络,夯实基层创建基础。
打造特色品牌,擦亮民族团结名片
结合1103公里边境线实际,锡林郭勒盟在5个边境旗市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与“国旗耀边关”铸魂工程,举办守边固边兴边主题活动1000余场次,让创建工作延伸至边境一线,筑牢边疆稳定屏障。
指导8个非边境区域以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挖掘民族团结史实与案例,打造“民族团结+”特色品牌,形成多点发力、各具特色的创建格局。
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廷·巴特尔先进人物事迹、“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佳话为主题,建成4个盟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同步打造文化场馆、景区景点等主题场所38处,培育示范点160余个,构建“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的创建布局。
深化思想引领,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锡林郭勒盟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北京民族文化宫合作,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工程,举办培训班741期;各级党组织开展专题学习6055次、主题党日活动2834次,提升党员干部民族工作能力。
开设“红书包”“金百灵”微讲堂,依托“银发宣讲团”“小小石榴籽”等载体开展宣讲8000场次,覆盖20余万人次;创新“八个一”宣传模式,制作宣传栏210余个、悬挂标语5000余条、张贴海报2万余幅,发放宣传资料与文创产品10.3万余份;为120余个点位安装“云报屏”,同步播放主题宣传片与海报。利用“一周两月”宣传期,搭建“六位一体”矩阵,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刊播报道2400余篇,征集精品作品482篇,推动“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入人心。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宣介使用,与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合作共建研究基地,编撰《锡林郭勒四个“100”口述史》,形成20余项理论成果;举办博物馆馆藏展、乌兰牧骑专题展,支持创作《民族团结大家园》等文艺作品2000余部;组织乌兰牧骑赴北京开展成果汇报展、航天慰问演出,展现民族团结实践成果。
聚焦协同发展,推动共同走向现代化
锡林郭勒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成浑善达克沙地治理超1000万亩,3个区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区域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产业发展方面,“锡林郭勒羊”“锡林郭勒奶酪”入选国家级品牌案例;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区特高压绿电交易,新能源装机2288万千瓦、储能装机195万千瓦,均居全区首位。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3.75亿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借助京蒙协作平台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15个、总金额54.85亿元。
公共事业领域,实现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全覆盖,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以上,开展技能培训726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35.5万元;推进农村牧区改厕与村庄清洁行动,公共就业、医疗服务等领域群众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促进交往交融,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打造5条研学路线,开展“小石榴籽寻访”等活动2300余场次,覆盖近10万名师生;与6个省区的9所学校开展“红领巾爱祖国?我是民族团结石榴籽”活动,连续两年联合贵阳等多地开展青少年“手拉手”研学交流,让民族团结种子扎根青少年心中。
在全区率先建成农村牧区“民汉合居”一体化养老服务园区,召开互嵌式建设联席会议,打造13个互嵌式发展试点;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支持各族群众跨省就业创业,提升双向发展能力。
连续举办3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那达慕、蒙古马超级联赛等文旅活动,推出21个精品研学产品,打造“红色、骑乘、草原、星空”主题线路。今年截至7月,接待游客1114.28万人次、同比增长13.7%,旅游收入149.28亿元、同比增长11.88%。在全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一等奖20个(位列各盟市第一)及“体育道德风尚奖”;与5地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畅通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通道。
优化治理机制,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
锡林郭勒盟将民族事务纳入社会治理格局,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点线面”工作模式,拓展“红书包”志愿服务品牌,推广“文明团结超市”,将民族团结纳入积分制、清单制管理。
组建“马背警队”筑牢边境防线,将民族政策法规纳入“八五普法”,调动综治“乌日特”、基层派出所等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推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