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青少年作为“数字原住民”,网络使用频率高且社会经验不足,普遍存在风险识别能力弱的问题,易因好奇心强、独立意识强等特点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诈骗分子利用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渴望,通过网络游戏、社交平台、虚假兼职等渠道,设计“零门槛、高回报”的骗局,甚至诱导未成年人成为“帮凶”或泄露个人信息。近年来,全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近2亿,涉及青少年的诈骗案件逐年增加。部分案例中,未成年人因轻信虚假信息导致大额财产损失,甚至被胁迫提供银行账户信息。针对青少年易受骗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教育提升青少年防骗意识,同时加强司法宣传,遏制青少年成为诈骗工具人。
网络游戏中的骗局
网络游戏成为了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娱乐消遣项目。不法分子通过低价销售游戏账号、游戏装备、游戏币、游戏材料、游戏道具和各类激活码来引诱游戏玩家进行交易。他们在交易过程中以激活费、解冻金、验证金、保证金、大额退款保证金等多种借口,一步步骗取玩家的钱财。而学生群体往往在被骗之后,害怕被父母责怪,又找不到维权的渠道,只能选择默默吃下这个哑巴亏。
解析:游戏账号、装备等虚拟物品本身就是看得到、摸不着的东西,网络交易更是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隐患,大家在假期中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旦发现不法苗头,要及时向家长、学校反映,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举报。
暑期兼职诈骗
许多学生在暑假会通过网络等渠道寻找兼职,赚取零花钱。而一些不法分子就伺机实施诈骗。不法分子以丰厚的报酬吸引学生应聘,等到签署协议时,不法分子便以收取信息咨询费、中介费、押金、保证金等为由,骗取钱财。学生一旦被骗,便联系不上招聘者,一查发现招聘信息甚至招聘方的公司名称都是假的。 骗子以高薪诱惑学生,抓住涉世未深和急于挣钱的心理,在网上打着刷信誉、刷销量的旗号招聘兼职,让学生暑期在网上帮忙刷单。
解析:参加招聘请认准有资质、信誉高的正规平台,首先应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勿缴纳任何“保证金”“中介费”等费用。刷单群十群九骗,网络兼职刷单、刷信誉都是骗子设好的陷阱,尤其要注意: 需要先行垫付资金的都是诈骗!
校园网络借贷诈骗
校园网络借贷中一些不法分子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宣称“无门槛、零利息、免担保”,其手续简单,付款迅速,对急需用钱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一旦学生“上钩”,这些不法分子会立即为学生办理贷款,并通过设置合同陷阱等方式“步步设套”。如果无法按时还款,不法分子会主动介绍另一家“借贷公司”,通过“拆东墙补西墙”“高利贷”等方式逼迫偿还,使债务越滚越大。
解析:如遇资金困难,一定要与家长商量,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获得金融支持。大学生自身需要树立正确和理性的消费观,自觉抵制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明确自身消费需求,衡量还款能力,量入为出。
(瑞众保险锡林郭勒中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