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20日电 (记者 李爱平 张林虎)8月的石哈河镇,千亩良麦浪翻涌,微风中吹拂着收获的味道。8月19日,2025乌拉特中旗旱作有机硬质红皮小麦强村论谈在石哈河镇举行。
本次活动融合了产业研讨、新品发布、项目推介、项目签约、特产及非遗展示等多项内容,全方位展示了当地红皮小麦产业链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石哈河镇位于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隶属于河套平原,是中国阴山北麓旱地红皮小麦的主产区,其旱地小麦种植占比超过90%,在2025年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万亩。
早在明清时期,红皮小麦由晋商引入石哈河地区,被老一辈人称为“百穗红”。这种春小麦不仅适应性强、易成活,因蛋白质含量高而成为石哈河人的主要粮食来源。
活动当天,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石哈河镇党委书记乌日格希拉图代表当地政府发布了《2025乌拉特红皮小麦产业发展白皮书》,他说:石哈河作为中国旱作红皮小麦核心产区,一直以绿色、健康、原生态为核心价值,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打造五彩石哈河区域公用品牌。
活动同期还举办了专家沙龙对话,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聚焦以红皮小麦和乌拉特草原羊为代表的当地特色农品,从各自角度为相关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发表自己的建议,为推动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对话中,来自石哈河镇的十余位村代表以及应邀而来的专家们围绕石哈河的农业优势展开深入交流,使得当天的“强村论谈”成为凝聚发展共识、探索合作路径的重要平台,为乡镇间的产业协同与资源共享奠定了“共富共赢”的坚实基础。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杨蕾向在座嘉宾详细阐述了红皮小麦的特性和优势,对丰富国人膳食起到了重要作用。
内蒙古农推官刘俊承则指出企业要有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平台宣传企业和品牌。
在当天的活动中,石哈河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朝鲁孟对石哈河镇粮食仓储与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双盛美村糖蒜加工项目、郜北村蛋鸡养殖庭院经济项目、石哈河村肉牛养殖场项目、柏木村养殖场项目以及林下经济中草药种植项目进行了推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