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内蒙古开鲁县:设施农业架“金桥”

2025年07月29日 09:32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马卉芳正把新摘的茄子装袋。 任亚儒 摄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29日电 (刘文华 吴月丽)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促进特色产业“多点开花”、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力抓手,让“菜篮子”“果盘子”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七月末的吉日嘎郎吐镇孟家屯村设施农业大棚,二茬茄子迎来收获季。村民马卉芳正领着工人们穿梭在田垄间,将个头足的茄子采摘、分拣、装车。聊起季季忙碌、年年丰收的“密码”,马卉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今年种了27个棚子,头茬种的辣椒、香瓜,二茬种的茄子、叶菜和香葱。茄子从现在一直能卖到10月份,一个棚子光茄子就能净收入2万多块钱!”

  吉日嘎郎吐镇孟家屯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100亩地,建设44个春棚发展设施农业。村集体以每个春棚每年6000元的价格向农户出租,年收益20多万元。在村集体经济“壮”起来的同时,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赚股金,并在合作社务工拿工资,村民的腰包也都“鼓”了起来。

  “村民不操心不受累一亩地净收入1300元的流转费,种植户每个棚子一年至少能收入2万块钱。基地每年能带动100多人务工,年人均务工增收3000至5000元。”吉日嘎郎吐镇孟家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玉波一笔笔细数着村民的增收账。

  那边蔬菜采摘忙不停,这边水果售卖正当时。

  走进麦新镇义和沙拉村春棚葡萄产业示范基地大棚,一串串色泽鲜亮、圆润饱满的茉莉香葡萄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甜美果香。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采摘、装箱。这里的葡萄备受客商青睐,远销辽宁、黑龙江、浙江等地,是当地的“爆款”农产品,小葡萄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豆子”。

  “我经营4个棚子,每个棚子都是1亩8分地。1亩产4000多斤葡萄,收入近2万元。”正在摘葡萄的翟志刚开心地说。

  义和沙拉村党支部近几年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多次组织种植大户、土专家外出学习技术、考察市场,确定了发展春棚葡萄示范基地的思路。村党支部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经营,合作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方式全程把握标准。

  “2023年以来,我们村共建了27个春棚,其中19个棚栽葡萄、8个棚栽李子。下一步,我们村将积极申请绿色产品标识,并发展葡萄园观光、鲜果采摘等旅游项目促进群众增收。”义和沙拉村副主任宋虎规划着未来。(完)

编辑:刘文华
图片新闻
  • 探访中苏金街:在满洲里感受中俄文旅交融
  • “资金活水”润民生:工会无息借款滋养家庭经济发展沃土
  • 瑞众保险在内蒙古落地"教育+民生"双帮扶项目
  • 瑞众保险全面开启2025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 献礼7.8,瑞众保险主题摄影大赛用镜头 诠释“爱·责任·美好”
  • 瑞众保险喜临门(典藏版)养老年金保险荣获 “金口碑”年度年金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