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28日电 题:扎鲁特旗保安村:1560余亩违法开垦草原重披绿装
作者 白小森 张琪
6月16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了通辽市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保安村违法开垦草原1560余亩的典型案例。通辽市、扎鲁特旗两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以“零容忍”态度,多管齐下开展排查整治工作。通过执法查处全链条发力、植被恢复精准式推进、智慧监测立体化覆盖等举措,用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完成整改并通过市级验收,为草原生态保护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
“严查处”筑牢法治防线
通报一经发布,扎鲁特旗迅速整合公安、林草、司法等多部门力量,组建联合执法专班,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同时,建立扎鲁特旗林草执法中队与公安局环食药大队办案衔接机制,确保案件查处无缝对接。此外,还与通辽铁路运输法院、检察院共同签署《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违法犯罪行为协作机制》,实行“优先审查、优先起诉、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构建严密法治网络,让违法犯罪行为无处遁形。
“在接到群众举报或上级交办的线索后,执法人员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取证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所取证据确凿充分。”扎鲁特旗林草局副局长赵巴特尔说,“对于经查证属实的毁林毁草违法案件,执法人员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处罚,绝不姑息纵容。”
截至目前,经立案调查形成的13起案件已全部办结。其中,行政案件5起,共处罚款10万元;刑事案件8起,共处罚金21.28万元,均已全额缴纳。
“快恢复”唤醒草原生机
在这场植被恢复攻坚战中,通辽市、扎鲁特旗两级林草部门积极作为,主动上门与违法主体沟通协调,成功推动中铁十七局与农牧户签订《生态恢复治理协议书》。通辽市林草局主要领导多次赴现场盯办,并委派草原业务专家根据涉案图斑不同地块植被特点,开展指导工作,逐地块精心制定详实的植被恢复方案,混播冰草、狗尾草、沙打旺等适宜本地生长的草种。经过不懈努力,恢复区内植被生机盎然,最高植被盖度超过70%,植物种类达4种以上,生物多样性及整体长势均优于自然恢复初期。
通辽市林草局草原监督管理科负责人赵月介绍:“结合工作实际,通辽市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方式开展草原植被恢复工作,并根据地块平均植被盖度分类施策:对植被盖度较高的地块,采取人工灭茬的同时撒播多年生优质牧草,避免机械灭茬对土层造成二次破坏;对植被盖度较低的地块,则采取免耕补播多年生优质牧草来恢复植被。”
目前,保安村违法开垦草原1560余亩问题已完成整改,植被恢复达到预期效果。
“智监管”守住恢复成果
为杜绝问题反弹,扎鲁特旗在南部重点区域,安装了59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1公里半径范围内全天候动态监控;搭建了4架搭载双目摄像机的通信铁塔,并在4座通信机房部署无人机,由此构建起天地人一体化监测网络。其中,单座铁塔可对78.5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开展全天候智能化监测。此外,搭建三级联动“技防”智慧平台,运用配备热成像镜头的无人机,按照“固定路线巡查+临时随机抽查”的模式,对重点地块开展巡护,单架次无人机即可完成16公里的高清拍摄任务。
赵巴特尔介绍:“我们设立了一级指挥系统,负责操控全旗的监控设备与无人机巢,同时发布告警信息。此外,各苏木镇场和嘎查村分别设立了二、三级监控中心。通过这样的布局,我们构建起了‘智能监测—即时预警—现场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使得非法开垦等违法行为能被及时发现并有效遏制。”
整改不是终点,而是全新起点。通辽市将开展为期6个月的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毁林毁草、乱开滥垦等违规违法行为,推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全覆盖、违规林间种植全面禁止、草原基础设施全部合规、破坏草原资源问题清仓见底、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成果优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全面提升林草资源管护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通辽市将以此次整改为契机,通过‘人防+技防’模式,深化科技赋能监测体系,确保告警信息即时传达。同时,加大对执法、禁牧等人员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保护林草资源意识,鼓励大家参与监督,共同筑牢守护防线。此外,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在整治中遏增量、减存量,动态巡查防止反弹,系统排查整改问题,持续巩固生态建设保护成果。”赵月说。
从“黄沙遮天”到“绿波荡漾”,通辽市针对违法开垦问题迅速开展整改行动,运用科学方法唤醒草原生机,借助智慧手段守住恢复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