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教育在线

返乡创业的“70后”乡村女掌柜

2025年04月16日 12:46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16日电 题:返乡创业的“70后”乡村女掌柜

  作者 奥蓝 吕方睿

  初春的呼和浩特恼包村文化旅游区热闹依旧,在“蒙选118众集供销合作社”的玻璃橱窗前,店主冯林萍正在向游客介绍奶豆腐的制作工艺:“这奶豆腐是用新鲜牛奶经过多道工序发酵......”这位穿戴整洁的“70后”女掌柜,既是精明的导购员,又是行走的民俗讲解员。

图为冯林萍摆放货架物品。吕方睿摄

 

  回望过去,见证古村蝶变

  在恼包村民俗馆的观景平台上俯瞰,青砖灰瓦的传统民居与摩天轮、水世界等现代设施相映成趣。谁能想到,这个占地500亩的文旅综合体,以前是个常住人口不足百人的“空心村”。“村里原来到处都是土坯房,垃圾满天飞,居住条件特别简陋,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冯林萍说,“当年村里动员村民返乡创业时,我第一个报了名。”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恼包村凭借着区位长处,提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理念,开始探索“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恼包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唯美的园林景观,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成为呼和浩特文旅产业版图上的璀璨明珠。“恼包村的成功改建,我真的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为大家提供了创业机会。”冯林萍道。

 

  把握现在,雕琢零售小店

  2018年,在历经繁华都市的营销磨砺后,冯林萍辞去了城里连锁大超市主管的工作,带着全部积蓄、怀揣着满腔热情返乡创业。

  凭借着丰富的营销经验,冯林萍创办了“蒙选118众集供销合作社”,她将店面按消费场景划分为即食区、伴手礼区和文创体验区,针对不同客群设计动线:学生群体偏好即买即走的零食包,家庭游客更关注儿童友好的奶制品,而商务客群则青睐地产卷烟、高端定制的伴手礼套装。

  收银台旁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说各地方言游客的购物偏好:“川渝客人偏爱麻辣味牛肉干”“山西游客热衷奶制品”“东北家庭喜欢大包装实惠装”......这个被冯林萍称为“方言密码本”的册子,见证着小店与八方来客的深度互动。

  “走进小店,让我眼前一亮的当属占据半壁江山的内蒙古特色展区。”客户经理赵永宽说,在仿蒙古包造型的货架上,锡林郭勒牛肉干、赤峰奶豆腐、鄂尔多斯沙棘汁等百余种特产错落有致。墙面上手绘的阴山岩画与LED屏滚动的草原风光相得益彰,为每一位进店的客户营造出了“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展望未来,领航乡村新途

  在冯林萍的带动下,恼包村还推出了“非遗进民宿”项目,将把蒙古族刺绣体验引入住宿套餐。如今,她的合作社已带动10户村民就业,其中5名女性员工通过“边学边做”模式成长为导购能手和民宿管家。

  最近,冯林萍正在筹划开设“新农人课堂”,想教大家用网络自媒体记录乡村故事,打造文旅IP。为了“备课”,手机里已经存了上百条短视频素材。

  “当时没人相信这里能变成旅游景区。今年过年,光我这家小店,单日最高销售额破2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当问及成功秘诀,冯林萍指着墙上“诚信赢天下”的牌匾说:“文旅经济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把每个游客当作回家探亲的家人。”(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从沙海迈向“绿富” 探访内蒙古磴口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
  • 金价回落 呼和浩特民众选购金饰
  • “中国冷极”冰雪勾勒春韵
  • 内蒙古扎鲁特草原:73岁牧民骑手勇夺赛马冠军
  • 中国最大国有林区停伐10年 森林蓄积增长近三成
  • 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启动2025年演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