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一颗山杏的40年:既护生态 又富口袋

2025年04月16日 09:51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16日电 题:一颗山杏的40年:既护生态 又富口袋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李爱平

  13日,准格尔旗万亩杏林博览园迎来一年中最美时刻,92万亩山杏迎春绽放,八方游客漫步其间,用镜头记录下这幅“人在花中笑,杏在枝头闹”的生态景象。

  从濒临倒闭的国营果品厂到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从无人问津的野生山杏到走向国际的有机饮品,四十年间,一场由“小山杏”引发的绿色革命正重塑着鄂尔多斯的发展基因。

图为活动现场。

  2003年,退休干部刘战先顶着各种压力,接过了负债累累的国营果品厂。望着沟壑纵横的荒山,这位老党员立下“绿山头、富百姓”的军令状。次年,企业改制更名后,创造性推出“公司+基地+农户+经纪人”模式,公司免费提供百万株杏苗,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保底价敞开收购果实。

  20载春秋流转,昔日光秃山梁已变身195万亩林果基地,其中92万亩杏林不仅将森林覆盖率从18%提升至35%,更成为1.7万农户的绿色生态致富新路径。

  “以前山杏烂在地里,现在15亩杏林年收入8万多。”在沙圪堵镇的杏林基地,张老汉轻抚碗口粗的杏树感慨。数据显示,通过订单农业带动户均年增收超3000元,百万亩山杏基地建成后,深加工产业链创造2万余就业岗位。每年八月,满载杏核的农用车在厂区排成长龙,农牧民现场即可兑付现金,最高每公斤12元的杏干收购价,让曾经的“野孩子”变身“金果果”。

  技术突围铸就产业筋骨。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联姻中国农大等科研机构,攻克山杏仁鲜榨温控、超声波快速脱苦技术难关,建成5万吨智能化生产线。从全国首款有机杏仁露认证,到杏皮茶、杏仁咖啡等20余款创新产品,企业手握24项国家专利,低温萃取技术更将产品附加值提升300%。2024年春,“高原露”系列产品登陆国际食品展,获得日本市场准入资格,即将开启跨国之旅。

  站在投资近亿的现代产业园内,每小时6吨杏果吞吐量的生产线轰鸣不息,从杏花节30万客流到亿元级旅游收入,这颗北疆山杏激起的产业涟漪已扩散至三产融合全域。望着漫山遍野的粉白花海,刘战先难掩激动:“粮仓满溢、果园飘香,这是对坚守者最好的回馈。我们将继续深耕林果经济,让每座荒山都变成富民金山。”

  如今,准格尔旗的春日盛景已超越季节限定,“春赏杏花、夏研生态、秋采硕果、冬观雪林”的四季产业链,正书写着“绿富同兴”的发展模式。据监测数据显示,万亩杏林项目区水土流失减少40%,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衍生业态方兴未艾。(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从沙海迈向“绿富” 探访内蒙古磴口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
  • 金价回落 呼和浩特民众选购金饰
  • “中国冷极”冰雪勾勒春韵
  • 内蒙古扎鲁特草原:73岁牧民骑手勇夺赛马冠军
  • 中国最大国有林区停伐10年 森林蓄积增长近三成
  • 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启动2025年演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