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2月17日电 (刘文华 刘昭磊)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走进通辽市奈曼旗明仁苏木福兴村,刚刚打工回来的村民辛艳梅正在自家擦玻璃。“自从推行一田制,农事轻松了,村民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了,我带着我们村村民从春天到现在一直务工,一年下来,自己务工收入再加上充当劳务经济人的收入能达到10万左右,现在开始美美地准备猫冬过年啦!”说起推行“一户一田”改革带来的好处,辛艳梅十分高兴。
明仁苏木是西辽河畔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解决土地零散碎片化、生产效率低、劳动力资源浪费等问题,苏木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福兴村、南大德号嘎查两个嘎查村大胆探索1.1万亩的‘一田制’改革,所谓“一田制”就是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自家承包地承包权、耕地面积、经营权不变基础上,将每户零散分布的“小块地”整合成“一块田”,进行连片经营。
“一田制”改革给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呢?
耕地重新丈量,增产增收
“一田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农民把耕种多年的土地交出来重新分配谈何容易。
为打消农民顾虑,提高改革积极性,在“一户一田”推进过程中,福兴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二轮土地承包权不变、耕地用途不变,把全村4089.7亩3000多块农田全部收回,实行再分配,同时,对于每户具体能分到哪块土地,也依照老办法——抓阄。“为了体现公平,我们村进行了现场摇号抽签的方式进行。首先抽取顺序号,再按照顺序抽地块号,并现场登记明确到户,乡里干部和村民共同监督执行。”福兴村党支部书记冯素清介绍道。
耕地实行“一田制”后,福兴村农户种植成本降低了,邻里相关土地纠纷减少了,闲下来的“农人”变身“工人”,纷纷开启了“打零工”模式。据了解,福兴村从春播到秋收,全村务工人员超过了100人,主要从事的都是栽秧苗、种药材、收药材等劳动密集型工种,日工每天最少是140元。全村像辛艳梅这样挣到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全村全年仅务工收入就超过200万元。
“劳务中介都爱来我们村找人,闲人多了嘛,白天村里几乎都找不到人,都出去打工了。”冯素青笑着说,关于打工这件事,村里还流行了一句调侃话:“只要上车不用抬的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土地化零为整,好种好收
今年玉米收获还不错,在明仁苏木南大德号嘎查,村民滚都正在自家田地里查看晾晒的玉米,“我家原先103多亩地,分21处,种地浇地收地特别费劲,我这个胳膊就是去年浇地时候摔的,自从村里弄了‘一田制’后,合成了一处,田间管理省时省力了,一田制真方便了。”滚都一边挽起袖子给我们看他因浇地而受伤的手臂,一边说道。
南大德号嘎查现有常住户262户,1066口人,为解决各村土地零碎化现状严重,不利于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等问题,该嘎查先后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干部通过走访入户、给群众算细账等方式,逐步转变群众思想观念。通过入户走访调查研究、多方争取意见,制定详细方案,朝六晚九、“5+2”“白加黑”加班加点,因势利导,大力推广“一户一田”土地改革,让更多村民小组参加到“一户一田”改革中来,全村7300余亩地通过整合,实行了“一田制”。
今年春天,南大德号嘎查通过抽签的方式,滚都的103亩土地也整合为一处。“以前收地的时候最头疼,一家一户轮着收,这边收完了,隔好多天才能收那片,还有几块小地收割机进不来,只能自己徒手扒玉米,有时候半个多月才能整完,又受累又耽误时间,现在好了,连成片,机械收割,103亩地一天一宿收完了。”滚都高兴地说。
“细碎化的农田好像散落的‘补丁’一样,农民往返劳作耗时费力,种植成本居高不下,规模效益难以实现。村民想流转土地,但地块零碎、效益不好,没有人想接手,实行‘一田制’后,耕地承包价也起来了。原来村北边的地承包价是600,今年在调整时,当场就有人出价1000元要承包这片地。”南大德号嘎查党支部书记陈秀峰激动地告诉说,调整后的农田增值了,耕地承包价普遍涨幅达到了35%左右,村民们都拍手称赞。
土地整合成片,和谐增效
“以前地块小,收割机在地里掉个头都费劲,特别是遇到不好的天气,抢农机、收错地的情况时有发生,常常让我们焦头烂额。”“一田制”改革推广后,南大德号嘎党支部书记陈秀峰说,“小田变大田,谁的地,清清楚楚,田边邻居少了,矛盾自然也就少了。”
“一户一田”的实施让乡村文明得到加强,也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步伐。
“大家不但种地方便了,而且还增加不少收入。”陈秀峰和滚都算起了增收账:“每亩地机耕费能省30多元、浇地能省20元左右、秋收能省20元、化肥能节省25%……”
“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全村7300亩地,仅水费一项就能节省20万元以上;在增收方面,亩增产玉米200斤不成问题,能增收80多万元。”陈秀峰说。
“你们村都‘归块’了,我们村啥时能实现啊!”福兴村和南大德号嘎的农田整合,着实让周边邻村人羡慕不已。
“明仁苏木共有耕地40万亩,过去零散的小块田已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因此,我们今年在福兴村和南大德号嘎查探索实施了1.1万亩的‘一田制’改革试点,现在取得了成功,群众还挺拥护。”明仁苏木党委书记赵宏介绍,“下一步,我们还要总结好成功的经验,做好宣传动员,因村施策,让更多的村实现“一田制”。同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真正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