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19日电 题:守护民安 五原公安打造“123快反快处体系”
作者 王建国 张可明
今年以来,内蒙古五原县公安局紧紧围绕“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职能体系建设要求,以“下达指令快、赶赴现场快、警情研判快、线索反馈快、现场处置快”为目标,全面构建“123快反快处体系”,提升全县社会治安动态管控能力。今年以来,全县未发生重大突发敏感案事件,盗窃、诈骗类可防性案事件警情同比下降35%,社会治安稳定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建强一个中心,全力打造高效快反快处“大脑中枢”。五原公安紧扣实战需求,进一步整合警力资源、融合警务数据、集成手段应用、优化警务流程,建成了使用面积300余平米集指挥调度、合成作战、会商研判、视频侦查、110接处警等功能区于一体的“情指行”实战化中心,实现了警务实战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以“情指行”一体化为牵引,构建“1+1+N”(即局领导+指挥长+相关警种)合成作战模式,由情报指挥中心牵头整合治安、警支、刑警、政保、法制、反恐怖和特巡警等部门力量资源,打破原有部门局限,破壁重组、交叉混编,组建“情指行”一体化合成战队,常态设置情报研判、指挥调度、舆情导控、技术支撑等工作专班,构建形成了情报数据“一网筛查”、指挥作战“一图展示”、行动部署“一体联动”的合成作战格局。选任4名专职指挥长,24小时坐镇情报指挥中心大厅值班,并赋予直接指挥权、先期处置权、资源调用权、合成作战指挥权、信息化资源和装备器材调用权、先期指定管辖权等,减少指挥层级,减少流转耗时,直接指挥调度日常巡逻勤务开展和突发紧急警情现场先期处置,全面提升了路面警力反应速度,实现了全县重大敏感警情的高效快速指挥处置,公安“中枢大脑”效能持续释放。
推行两项机制,全面构筑街面快反快处“前沿阵地”。五原公安按照“城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警”工作思路,统筹五原县城区“八横八纵一环”路网布局,根据警情案件、重点部位、辖区面积、道路环境等实际,精准设置巡点、优化布局巡线、科学划分巡区,探索建立“点、线、面”网格化现代巡防警务新模式,设置必巡点位37个,必巡线路16条,每日出动巡逻警力11组,采取“警车+无人机+步行+视频巡逻”等方式开展常态化巡逻,做到了“守点、巡线、控面”无缝对接,实现了棋盘式布警、网格化巡处,见警率、管事率明显提升。
2024年以来,全局共出动巡逻警力12000余人次,出动警车4000余辆次,盘查车辆2万余辆次,盘查人员4万余人次,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9%,破案率同比上升18%。
同时推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科学设置“1分钟”出警圈3个、“3分钟”出警圈11个、“5分钟”出警圈22个,全面提升了快速反应和打击防范能力,做到了“以快制快”打造三个品牌,不断强化赋能快反快处“全域支撑”。该局建立智能化指挥调度系统,建立智能化指挥调度系统,在全县精准踏勘堵卡点297个并标记上图,同时为全部警车加装可视化北斗导航智能终端,实现了全县范围内的卡点警车“一屏展示”、警力资源“一网点调”、重大警情、应急联动“一呼百应”,做到了可视化调度、精细化布控、扁平化指挥。
同时组建成立智慧侦查中心。配置精干警力7人,设置专项工作组5个,赋予23种系统高级权限,实行7×24小时值班制度,为基层提供全维度、全要素的研判支撑服务,为各类案件的快侦快破奠定了坚实基础。成立以来,共为各基层所队提供数据侦查支撑服务550余次,协破各类案件3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9人,查找走失人员6人,服务实战效果明显提升。
另外,推行“派出所+消防站”农村消防治理模式。面对严峻的农村火灾形势,积极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农村消防治理体系,创新提出“派出所+消防站”农村消防治理模式,建设农村派出所消防站9个,配备派出所民辅警兼职消防队员70名和9辆水罐消防车,实现了全县8镇1乡农村消防站全覆盖,真正建立起了群众家门口的消防队,做到了全县农村地区灭火救援任务的快速高效处置。同比建站前,全县火灾发生起数下降了38%,财产损失下降了4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