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16日电(李爱平 张辉)走进位于内蒙古毛乌素沙漠腹地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苏里格气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草木葱茏,牛羊满坡,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绿波荡漾。苏6井区的采气工人正悉心给一棵老树浇水、除虫。
这棵老树叫黑格兰,是国家珍稀濒危树种,生长周期长达800-1000年之久。“多亏了咱们长庆这些娃娃,他们刚来的时候就发现这种树很稀有,打井的时候还专门给树‘让道’”。苏6井区所在地的陶尔庙嘎查老支书伊庆嘎说,野生黑格兰得以保留到现在的生长规模,和油田单位从上到下注重生态保护是分不开的。
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长庆油田生产区域点多、线长、面广,勘探开发区域大多分布在黄土高原腹地、戈壁滩和毛乌素沙地边缘。作业区域内不仅有数万口油气井、数千座井站和近10万公里的油气长输管道,更有22个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多样复杂。
毛乌素沙漠,地处祖国北疆鄂尔多斯高原,日照丰富、四季分明,虽风沙土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敏感,但动植物资源却非常丰富。自长庆油田天然气开采到这里,一直高度重视当地生态环保工作,从区块勘探开发到产建规划部署,再到井场打造,积极推行“避让”政策,有珍稀植物生长的地方不打井,这是红线,也是底线。动态监测黑格兰、甘草、蒙古岩黄芪等国家级、自治区级珍稀野生植物生长情况,通过加大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举措,切实做到“建一座气田,留一片绿色”,为动植物提供了优质的生存环境。
在毛乌素沙地的长庆苏南区块,灰鹤、蓑羽鹤等上千只国家一级、二级珍贵的鸟类动物选择栖息于此。从2015年起,长庆油田便先后委托鄂前旗森林公安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对苏南区块灰鹤、蓑羽鹤迁徙、繁殖种群进行科学监测,构建鹤类种群信息数据库,形成专业监测报告,给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同时,把生态目标保护写入作业准则,在项目开工前和承包服务商签订《生态保护协议》并考核兑现,全员开展生态风险识别管控。
同样将长庆油区选为“栖息驿站”的,还有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红嘴鸥。在长庆油田燕鸽湖小区中心公园,每年春秋两季,这群“老朋友”都会在此歇脚。它们在湖面嬉戏觅食,欢快飞翔,慕名而来的市民们驻足湖岸观鸟、摄影,展现出人鸥互动的生动美景。这得益于长庆油田联合城市水资源管理部门、环境治理专业技术团队力量,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措施、优化改造排污系统、种植树木荷花等多种植被,持续改善燕鸽湖生态环境。美丽的燕鸽湖不但为小区石油人营造了优质的生活空间,也成为南来北往的红嘴鸥乐于驻足的“驿站”。
今年以来,长庆油田在黑格兰等珍稀野生植物扎根的苏里格气田苏6区,灰鹤、蓑羽鹤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聚集地苏南-C3区和红嘴鸥偏爱的“栖息驿站”银川燕鸽湖,正式设立了3个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长庆油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场和行动,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有力见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