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红山区看守所:“高墙”里播撒希望与期许

2024年02月29日 17:07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2月29日电 题:红山区看守所:“高墙”里播撒希望与期许

  作者 奥蓝 金原野 李梦竹

  在这里,每人手中都有一部24小时不离手的对讲机;每一名管教心里头装的是在押人员的大事小情,带给在押人员的是亲人般的温暖,带给看守所的是平稳和安全。

  曙光悄至,晨光熹微,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淡雅的光晕,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期许。

  天蒙蒙亮,准备接班的同事们已经到达所里换上警服,清点好装备,远处天空那抹黄色在一层青灰色的云雾中蓬勃而出,透过门的缝隙照到监所里忙碌的身影上,他们在黑暗中一路穿行,奔向有光亮的地方。 “冬天天短,再加上咱们上班时间早,很多人早晚两头儿都见不到阳光。”一句话将监管人辛苦揉碎,又轻松说出。上午8时整,监区的交班会准时召开,医疗、巡控、管教、后勤等逐一对各方面情况进行汇报交接,值班医生有序开始巡诊,越是临近春节,监所里的忙碌更甚。

  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人团聚的日子,阖家幸福的时刻,是在押人员情绪波动最大的时候。为了让在押人员更好的感受过年气氛,延续多年的春联征集活动,已经成为红山区看守所的新年俗。

  “过大年”的浓郁氛围里,在押人员以春联为媒,一笔一划既是书写自身改造信心,更是对内心情怀的由衷表达。“雪云散尽,西楼月华如练年将尾,灯花新结,南街霓虹似火岁又除”道出了辽宁籍在押人员的思乡之情;“傲寒数冬,红梅冲雪吐芳蕊;扎根三载,绿竹破土终成林”是李某对重塑自我的期盼……这一刻,高墙里的年味,是眺望远方默默思念家人的味道,是和至亲包饺子话家常的味道,更是反省自新,播撒希望与期许的味道。为缓解在押人员的“想家”情绪,保障监所安全,红山区看守所切实加强在押人员人身安全检查和监区、监室安全检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在押人员特点、诉讼阶段、思想动态和监内表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做到全覆盖掌握每位在押人员动态。

  管教民警韩树杰曾是一名军人,平日里说话做事自带军人属性,干脆利落嗓门亮,可面对这些在押人员,他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倍加细致耐心。韩树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监所工作最需要细心,不细致是要出问题的。”2013到2023,是他作为一名默默无闻监所警察的十年一刻。韩树杰的办公室里,整整齐齐码着一排排在押人员档案资料,为了把每个人的情况都摸透,韩树杰按照基本信息、简要案情、家庭情况和个人嗜好等方面自己设计制作成表格,每天都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把每个人的情况都记在了心里、装在脑子里,时间长了,不管是问谁的情况,他张口就来。2022年10月份,小张因犯罪被羁押至红山区看守所。刚入所时,他情绪低落,像一块拒绝融化的冰,排斥所有接近他的人,长期患有的慢性疾病更让小张的性格激惹,并不服从监区的正常管理。在常年工作中积累的职业敏感,让韩树杰格外留意小张的举动,他从日常的谈心谈话入手,从“唠家常”到“出主意”,还积极帮助小张联系驻所医生,缓解了小张的病痛症状,在韩树杰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下,小张终于打开心结,从抵触交流到主动要求和管教谈心,在小张的信笺中写道:“韩管教每天就像小蜜蜂一样忙碌地出现在监区内,嘘寒问暖,有人过生日了,早晨自己的鸡蛋不吃会送给我们,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在我们心里真的很感动。”在韩树杰看来,教育管理好在押人员,必须做到宽严相济,既要让他们保有对法律和监规纪律的敬畏,更要用心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希望。他用教化播撒希望、春风化雨的事例不胜枚举,从事监管工作至今,韩树杰获得的锦旗有近20面,是所里名副其实的“锦旗达人”。

  “红的是红曲米粉,绿色的是菠菜粉,黄色是南瓜粉,到时候做出五颜六色的花朵馒头,这些孩子准喜欢。”见到副所长包晓岩时,她正在整理过几天为在押未成年人举办成人礼的食材用料。这些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恰如一颗颗花种,如何培育出煦暖、健康的花儿,是一门值得探究和深耕的学问。这已经不是红山区看守所第一次为在押未成年人举办成人礼。早在2020年,所里便为两名年满十八周岁的在押人员成功举办成人礼,希望通过仪式感教育,帮助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正视当下、重整行装,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与治愈,是管教们最为挂怀的事情。为此,看守所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监室,对未成年在押人员实行分押分管,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民警负责管理。未成年在押人员年龄小、文化水平低、法律知识欠缺,包晓岩和同事们根据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共性规律,总结形成《红山区看守所未成年人教育管理制度》,自发搜罗来国学、义务教育教辅、政治、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书籍。朗朗的读书声常常此起彼伏的回荡在监区内,平常严肃紧张的监区内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了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掌握学习内容,管教们又是请教老师,又是自己翻找资料,写了一页又一页密密麻麻的教案,很多书早已经被翻阅的发黄发旧。

  在春联征集活动中,包晓岩惊喜地发现,有些在押人员活学活用,模仿着之前教给他们的《笠翁对韵》写起了春联,对仗还十分工整,这更坚定了包晓岩通过文化浸润心田、熏陶重塑在押人员的价值观的信念。在塑心育人的过程中,她用心用情找到一把把开启“心锁”的钥匙,她说:“不想让孩子在这浪费青春,教育的机会转瞬即逝,错过就没法重来”。

  为了更好的了解未成年人心理,包晓岩每周还会专门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去上课学习青少年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把学到的家庭教育方法应用在在押未成年身上,有些方法非常实用”。包晓岩想方设法一一走近他们,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用心探寻融法、融理、融情于一体的未成年人在押人员感化教育模式,在这里演绎着她从坚守到救赎的过程。17岁的柏某某从入所时拼音不会拼,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到出所时能够流利拼读拼音、规范书写常用汉字,点滴变化都凝练着包晓岩和管教们的心血,更是众多在押未成年人在这里吐故纳新的小小注脚。我们经常说在岗一分钟,操心60秒。在这里,每人手中都有一部24小时不离手的对讲机;每一名管教心里头装的是在押人员的大事小情,带给在押人员的是亲人般的温暖,带给看守所的是平稳和安全。春节,犹如黎明前的曙光,揭开了新一年的序幕,它提醒着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把握人生的方向。(完)

编辑:张玮
图片新闻
  •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多彩活动迎农历新年
  • 吴明亮:以民为先三十载 热血赤诚铸警魂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举办“世界慢阻肺日”主题义诊
  • 李希晓人物纪实 《探索者之歌》首映礼在呼和浩特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