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内蒙古新闻

作家刘军、石峥嵘解密:一对美国夫妻在中国养牛的往事

2022年06月22日 14:20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6月21日电 题:作家刘军、石峥嵘解密:一对美国夫妻在中国养牛的往事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在中国养牛60多年,后代都生活在中国。”几个月前,作家刘军、石峥嵘写完报告文学《融江入海》后,长时间陷入了对美国夫妻阳早、寒春的思考中。

  “我们有话要说。”6月21日,刘军、石峥嵘受访时表示,这对夫妻的事迹太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思了,值得大书特书。

  “阳早、寒春是这对美国夫妻的中文名。”刘军、石峥嵘介绍,出身于美国农民家庭的阳早,曾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而寒春则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与杨振宁是同班同学。

  这对美国夫妻到底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刘军、石峥嵘称,自己是在撰写报告文学《融江入海》,研读城川民族学院(现更名为城川民族干部学院)这段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发掘这对美国夫妻的故事。

  “1941年9月在延安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因工作需要,1945年迁至鄂托克前旗境内的城川,史称城川民族学院。”刘军、石峥嵘说,“这对美国夫妻的故事就发生在延安和城川等地。”

  两位作者介绍,在中国陕北瓦窑堡,阳早和寒春结婚后,只停留了50天,就前往位于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的三边牧场,开始了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养牛。

  刘军、石峥嵘透露,当年的人们,看到这对穿着八路军军装的“老外”夫妇,都觉得新鲜,熟悉了以后,大伙儿都打趣他们是外国“婆姨汉”。

  “在三边牧场,时间久了,大家发现这对外国夫妻除了长相和大家不一样之外,其他方面和当时的八路军战士没什么两样,他俩与牧民一起住毡房、盖皮被、喝大碗茶。每周的生活会上,阳早夫妻和大家一起讨论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1952年为了儿子阳和平的出生,寒春离开了三边牧场,此后她和阳早被安排在西安东郊闫庄奶牛场工作。

  1972年,这对美国夫妻被安排到北京郊区的红星公社工作,1982年,他们搬到了北京昌平小王庄,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机械化养牛尝试。

  1988年12月,阳早、寒春主持的《奶牛成套设备研究、牛场设计与中间试验》项目被机械电子工业部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年,圣诞节当天阳早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2010年6月8日,89岁的寒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值得一提的是,这对美国夫妻的女儿阳及平提议,根据父母的遗愿,要将他们的骨灰撒到鄂托克前旗三边牧场辽阔的草原上。

  2010年6月21日,骨灰撒放仪式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宥州古城遗址上进行,孙女吉娜缓缓奏响这对美国夫妻生前最喜爱的《东方红》。

  让两位作者感慨的是,2017年5月下旬,鄂托克前旗以延安民族学院办学历史为依托,发掘整理这段红色资源,建成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建成。阳和平来到陈列馆的最后一个展厅,瞬间呆住了,他以为自己回到了北京小王庄父母那间2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

  “你们了不起,你们的这种精神让我感动。阳早、寒春的家,就在城川,在这片草原。”阳和平激动地对当地工作人员说道。

  对于这对美国夫妻在中国60多年的养牛经历,中国官媒新华社评价称:他们像白求恩一样,以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实践了“为信仰而来”的诺言。

  而在刘军、石峥嵘看来,尽管这对美国夫妻在延安地区只待了短短几十天,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信仰却影响了他们一生,这是今天我们最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完)

编辑:陈峰
图片新闻
  • 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发布区域公用品牌 上线惠民助农平台
  • “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还当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郝建新同志纪实
  • 鄂尔多斯市烈士纪念设施和烈士事迹调查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 海拉尔区检察院开展“携手落实‘两法’共护祖国未来”检察开放日活动
  • “犇”向好日子:说说我的绿色获得感
  • 一面“迟到”的锦旗 一份真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