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鄂温克使鹿人的“星辰大海”:让世界听,中国的呦呦鹿鸣

2022年05月19日 12:48   来源: 中新网

  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题:鄂温克使鹿人的“星辰大海”:让世界听,中国的呦呦鹿鸣

  中新网记者 张玮

  “我的愿望是,让更多人认识中国最后一支使鹿部落,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呦呦鹿鸣。”18日,16岁的娜思塔面对记者的采访,浅笑的酒窝透着阳光和自信。

  生活在中国内蒙古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驯鹿,是全球地理纬度最低,最靠南端的驯鹿种群。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母鹿集中产仔期,也是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忙碌而又充满喜悦的季节。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作为中国最后一支使鹿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世代以驯鹿为生,与驯鹿为伴。

  鄂温克姑娘娜思塔是乡里最年轻的驯鹿人。每到驯鹿产仔期,她总是惦记家里的小鹿,利用一切闲暇回山看望它们。

  伴着晨辉,娜思塔从上学的城市出发,踏上回家的路。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她抵达了自家的驯鹿猎民点。

  “又有小鹿出生啦!”远远的,娜思塔听见森林里传来鹿鸣声,太奶奶早已在门前的大树下等着她。

  娜思塔跳下车,将书包甩进屋里,跑向鹿圈。软萌可爱的小鹿正在蹒跚站立,驯鹿妈妈不断舔舐着小驯鹿,一派生机盎然。

  “鹿仔出生4个小时后,就能跟着鹿妈妈学走路了。”娜思塔动作娴熟地将小鹿拴住,并为记者附上一段专业“解说”,这时,猎民们会让母鹿和鹿仔分别带上自己亲手缝制的笼头,将母鹿栓于横在地面的小径木上,再将鹿仔栓于母鹿旁,以便增强它们的“母子感情”。

  和驯鹿在一起的娜思塔完全是一副“老猎民”的样子。她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在2006年的冬天,太奶奶给她取了这个好听的鄂温克名字,寓意像火焰一样栩栩如生。

  “我从小就和森林、驯鹿密不可分,太奶奶和爸爸、妈妈常年在山上养鹿,我总喜欢跟在他们身后。”娜思塔讲述着自己的成长故事。

  帮爸爸挑水,帮妈妈抱柴,听太奶奶讲驯鹿和鄂温克人的故事,跟着小猎狗一起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

  娜思塔说,她喜欢森林里的一切,最爱听驯鹿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夜晚太奶奶唱起古老婉转的鄂温克民歌,会把我带入梦乡。”

  渐渐长大的娜思塔离开森林和驯鹿进城上学。“但是我总觉得森林和驯鹿像在呼唤我。我常常眺望着远方,感觉风能把我带回那片熟悉的地方,我想我是大概离不开它们的。”

  所以,每到放假,娜思塔一定会回到山上猎民点,看看太奶奶、驯鹿和森林里的树、花、草。

  在娜思塔心中,森林里的太阳、云朵、星辰是最美的景,永远看不够。

  “长大后的我,也越来越懂得外面的世界多美妙,也曾想走出去看一看。”娜思塔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太奶奶年岁渐长,我得承担起饲养驯鹿的责任。”

  驯鹿对鄂温克人而言就像家人一样。有着50年党龄的太奶奶中妮浩今年已经82岁,却一直坚守在山上饲养驯鹿。

  中妮浩总是对自己的孩子们说,鄂温克驯鹿文化需要年轻人传承下去。

  娜思塔说,太奶奶对驯鹿的爱感染着她。“驯鹿产仔的时候,太奶奶都会亲自精心照看母鹿。”

  “每一只小鹿的降生,太奶奶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每每讲到太奶奶和驯鹿,娜思塔眼睛里会闪着光,“太奶奶说,这是我们鄂温克人的希望。”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在建乡前,鄂温克猎民仅有136人,驯鹿只有400余头。2003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生态移民搬迁至根河市西郊,这个曾经在大山上与驯鹿为伴、靠狩猎为生的民族,从较为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逐步融入现代社会。

  “那之后,我们住上了新居,政府免费为我们提供了房屋、统一供暖,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娜思塔的妈妈范索告诉记者,在山上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变了很多,“以前我们住的是自己搭建的撮罗子,现在乡政府给我们配了移动房车、太阳能发电板、拖拉机,甚至我们可以在山上看电视了。”

  日渐向好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改变鄂温克使鹿人传承驯鹿文化的信念。

  “为了更好地传承鄂温克使鹿文化,我家的两个姑娘从小就常常上山,和驯鹿在一起。”范索说,娜思塔还去小鹿艺术团学了口弦琴,尽力把鄂温克语言、艺术都能传承下去。“别把最珍贵的东西在年轻人手里‘丢’了。”

  2022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建立了14个猎民点,鄂温克猎民增长到340人,驯鹿种群增长到1200余头,数量翻了三番。

  干完活儿的娜思塔趁着阳光正好,打开书本,开始温习功课。

  今年,娜思塔要参加中考,她说,她的目标是当地一所重点高中。“上哪所大学我还没仔细思量,但我会为了自己心爱的驯鹿更加努力,守护鄂温克使鹿人世代传承的驯鹿文化。”(完)

编辑:刘文华
图片新闻
  • 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瞄准“双碳”目标 答好城市发展“综述卷”
  • 赤峰市林西县:用好资源巧规划 乡村生活品质足
  • 从阿巴嘎旗到呼和浩特:抗疫中的警察父亲与志愿者女儿
  • (抗击新冠肺炎)9小时不吃不喝的医护人员:“不用美颜相机,我都是最美的”
  • 弘扬雷锋精神 康巴什区志愿红温暖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