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动态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10日电 (刘文华 李明月)聚焦“一镇街一实事”,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库伦旗六家子镇立足高标准农田优势,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合作社力量、完善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眼下正值葵花加工的忙碌时节,走进库伦旗六家子镇六家子村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葵花加工厂,村民郑德辉正忙着筛选葵花籽。自从村里建起了葵花加工厂,农闲时来这儿务工,成了他增收的新选择。村民郑德辉说:“现在干一个月了,一天200块钱,不用担心家里,主要就是筛葵花,能挣到8000块钱,挺好挺好的。”
郑德辉的“增收账”背后,是六家子镇“一镇街一实事”的扎实落地。2025年,六家子镇政府投入125万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依托春耕西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六家子村建设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葵花加工厂,在合作社原有基础上,新增筛选机、提升机、色选机等整套加工设备,让葵花从“原粮出售”升级为“精品外销”,也搭建起群众家门口的就业平台。“今年我们新建了一套生产线,从种到收,大概有500人左右就业,带动200多家农户种植,秋收之后,到我们这来筛选,通过筛选、色选之后,葵花籽的品质提高了,每公斤增收0.15元左右。选完之后都在这寄存,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过来购买。我们每年还向村集体缴纳5.84万元,助力村集体增收。”春耕西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贺超说。
后端加工提价值,前端种植强根基。深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六家子镇以葵花加工厂为核心纽带,创新推行葵花“统种统收”模式,从品种选择、技术指导到收购销售全流程均由葵花加工厂严格把控,既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也为后端加工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供给,进一步提升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2025年,在六家子村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葵花加工厂项目的带动下,全镇葵花种植面积达15000亩。与玉米相比,每亩地葵花收入增加500到800元,实现了群众增收、村集体壮大、产业发展的多赢局面。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项实事温暖一方百姓。六家子镇以“一镇街一实事”为突破口,用产业链延伸激活特色种植潜力,用严监督守住民生底线,让乡村振兴既有“速度”更有“温度”,为区域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六家子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王健介绍:“我们将持续跟进葵花加工厂项目运营全过程,紧盯生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督,确保项目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同时,以该项目为样板,推动监督向更多民生项目延伸,切实把监督成效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