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看内蒙古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8日电 (记者 张林虎)初冬时节,走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塔利公租房片区,只见道路通畅、街面整洁,新设的安居便民市场内摊位整齐、人流有序。而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摊贩占道、污水横流、交通拥堵的“脏乱差”典型。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当地通过“疏堵结合、市场运作”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实践。

记者了解到,该马路市场形成于四年前,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周边居民购物,但也逐渐暴露出环境脏乱、交通堵塞、垃圾堆积等问题,成为城市治理的“顽疾”。特别是塞外安居西区北侧空地,长期堆积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群众反映强烈。
面对这一“老大难”问题,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万通路街道办事处没有简单采取“驱赶清理”的方式,而是以“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为原则,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摊贩配合、居民受益的协同治理机制。通过引入海南中福商置科技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分公司,对塞外安居西区北侧空地进行整体改造,建成规范化便民市场,引导流动摊贩“退路入室、划行归市”。
与此同时,街道联合城管、交通等部门对塔利公租房对面路段开展集中整治,拆除违章搭建,恢复道路功能,打通交通微循环。目前,多数摊贩已迁入新市场经营,周边环境卫生与交通秩序得到根本性改善。
“以前这条路根本走不动,现在路通了,环境也好了,我们出行方便多了。”家住塞外安居西区的居民王女士说。摊主李先生也表示,有了固定摊位,不再东奔西跑,生意更稳定,也更有归属感。
从“马路摊”到“便民集”,不仅解决了周边群众“买菜难”和流动摊贩“经营难”的双重问题,也探索出一条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民生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这一做法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同时,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同类地区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