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海外媒体看内蒙古

鄂尔多斯青春山街道绽放“石榴红”:6.8万居民的暖心家园纪事

2025年09月03日 15:28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3日电 题:鄂尔多斯青春山街道绽放“石榴红”:6.8万居民的暖心家园纪事

  作者 张林虎 李爱平 李潇

  “今年,我们围绕群众的关键小事,实施“银龄康养”好社区、“安居美容”好房子、“睦邻畅行”好小区、“邻里中心”好服务、“文化润心”好生活等7件民生实事项目,打造‘暖服务’品牌,把党的关怀与温暖切实送到各族群众的心坎里,全力营造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美好社区家园。”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韩毓说。

  在黄河“几”字弯的“暖城”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如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而深处其中的青春山街道,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活力。

  青春山街道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有汉族、蒙古族、彝族、回族等24个民族,8个社区,6.8万居民共同生活在这里。

图为网格员王巧梅入户为老年人讲解惠民政策。

  近年来,青春山街道精准聚焦居民需求,绘就“青春山上石榴红”的幸福底色,开展“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民族工作,全力打造暖心贴心工程,在各个社区精心构建起集早教托幼、助残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阵地。同时,以社区书房为依托运行24小时自习室和“24H暖城书吧”,开设“萌宝驿站”,打造老年大学,解决好居民的后顾之忧,提升居民的享老之乐。

  在神华康城社区,彝族媳妇周佳是一位热心的暖城矿嫂帮帮团一员。政策宣传、隐患排查……她忙碌的身影总会穿梭在社区各个角落。“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那种成就感满满当当。无论是走访空巢老人,还是照顾暑期公益课堂的孩子,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感激笑容,我心里就特别温暖。”

  “在这些活动中,各民族居民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双向的温暖在社区里流动,让社区真正成了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周佳说。

图为周佳和同事为居民发放政策明白卡。

  “叔叔阿姨们,今天是银发积分本月最后一天了,大家记得消费。”“叔叔阿姨们,今天管道维修停水呀记得接水。”“下个月就要高龄认证了,您记得认证,不会的记得给我打电话”……在园丁社区“石榴园”,王巧梅是有名的“唠叨”网格员,“我们这里有很多半空巢老人,儿女工作忙不能常陪伴他们,我心里总是挂念着。所以不管是上门入户还是在社区办事,我总要‘唠叨’上两句。”

  积分消费、助老餐厅补贴、老年认证……在一个90多人的高龄补贴群里,时常能看到王巧梅的“碎碎念”,各类惠民政策她都会及时发布并耐心答疑解释。

  “我们各社区联动开展药品共享、困难互帮等爱心互助活动,组织百家宴、栓整邻居评选等活动,扩大居民的‘朋友圈’。”王巧梅说。

  在园丁社区的书画室里,有一面特别的墙,上面铺满了发黄的旧报纸和百余册杂志期刊,时间跨度从1981年到2021年,这些都是辖区书法爱好者哈斯朝鲁无偿捐赠给社区的。

  2021年,恰逢建党100周年,哈斯朝鲁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报纸、杂志期刊交给社区收藏。作为书法爱好者的他,在苦练蒙汉书法时,总喜欢翻翻这些旧报纸,从中学习书法技巧,回忆过去的岁月,也为后来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奠定了基础。

  退休后,哈斯朝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也被鄂尔多斯老年大学聘为教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授课,将书法知识教授给了更多人。 

  在哈斯朝鲁看来,书法就是一座连接不同民族文化的桥梁。“通过书法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能让各民族群众在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共同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图为网格员王巧梅为老年人进行老年认证。

  在青春山街道,还有双语调解员额尔德尼充分发挥双语优势,成功调解矛盾纠纷,而后又加入宣讲团,传递着温暖与力量;还有“石榴园”中的书法奶奶白式如,义务辅导青少年书法,化身为书法和汉字文化的传播使者;有珠江社区的居民苏丽娅,在退休之后依然热情不减,持续发挥余热,为民族团结工作贡献着一份坚实力量;还有学苑社区的王玉莲,投身于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之中,推动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在神华康城社区,年龄不再是参与的阻碍。幼儿在“萌宝驿站”尽情享受童年乐趣,学生在“青苗学社”探索知识海洋,青少年在“科技体验营”激发创新火花,宝妈在“周三幸福营”发现自我价值,宝爸在“小手拉大手”活动中增进亲情,老人在“书法学苑”寻觅文化韵味,上班族在球场上、健身房释放压力……

  富丽社区那别具特色的民族团结亭,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光芒。亭下,不同民族的居民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文化,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共同编织着民族团结的美丽画卷。

图为园丁社区报刊墙。

  园丁社区的乌兰牧骑“小剧场”,则是一片艺术的海洋。悠扬的歌声、灵动的舞蹈、感人的戏剧,一场场精彩演出轮番登场,让居民们沉浸在艺术的魅力之中。乌兰牧骑队员们用热情和才华,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丰富着大家的精神生活。

  学府社区打造的“统战之家”,将居民休闲娱乐与民族团结相融合,以鲜明的主题文化特色、创新的宣传教育载体,促进各民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恩和社区的“以工代赈”成为创新的社区发展模式,培育出小社区桥接大市场的新型经济体,提升社区自我“造血功能”,在促进就业、改善社区环境、增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康盛社区开展“妈妈们的美好时光”和“青”松一刻心理健康服务活动;珠江社区通过乐动四季青心伴项目,以比赛促健康、促团结;学苑社区打造“梦想学苑”作业辅导小课堂和“小青苗”晨跑团活动……

  “下一步,各社区将对标先进典范社区,持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各民族团结友爱、邻里互助、家庭和睦、长治久安的幸福石榴园新面貌。”韩毓说。(完)

编辑:崔博群
图片新闻
  •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尿不湿到火箭皆含“煤基因”
  •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进沙退的阿拉善答卷
  • 【活力中国调研行】6500吨鲜奶的智慧旅程
  • 歌游内蒙古《歌声无界》亮相意大利贝加莫省第41届国际民俗文化节
  • 探访“万里黄河第一闸”: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
  • 【澳门华侨报】天幕下的穹庐:蒙古包承载游牧人“心之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