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12日电 题 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以高质量法治建设赋能社会进步走深走实
作者 白小森
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立足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和行政立法、依法行政、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涉外法治等职能职责,从政治建设、法治保障、维护安全、促进团结、人才保障5个方面细化实化工作措施。
一是突出主线抓好全面依法治区。向依法治国办推荐4个综合示范创建候选地区、5个单项示范候选项目,高质量开展全区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人物、首届法治为民创新案例评选活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蒙企通”平台企业反映问题窗口效能,累计办理涉企案件628件,为民营企业清欠账款、挽回损失24亿余元。
二是围绕主线加强行政立法。充分发挥自治区政府立法专家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畅通各族群众参与行政立法渠道,提升立法实效。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高质量完成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黑土地保护条例等一批立法项目,配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促进条例》等法规规章20部。落实法规政策前置审核、备案审查工作机制,梳理全区现行有效的125件政府规章、4800余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确保所有法规规章都坚决贯彻主线。
三是紧扣主线深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审核行政执法(监督)人员1万余名,全区组织执法人员业务培训8.25万人。创新行政复议调解和解机制,启用“掌上复议”小程序,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通报机制,推动涉府裁判应执尽执。
四是聚焦主线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2023年64家自治区级普法责任单位领导走进“八五普法进行时”直播间晾晒成绩单,收看人数超2.2亿人次;2024年举办《“八五”普法大家谈》直播栏目,邀请各盟市分管副市长、重点国有企业负责人等百余名嘉宾走进直播间,落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2025年开办《“八五”普法在乡村》系列直播访谈,邀请司法所长、派出所长、农村牧区“法律明白人”、律师等基层法治工作者现场谈经验,谈做法。印发《加强农村牧区法治宣传教育十条举措》,组织培养5.7万名“法律明白人”、1.04万户“农村牧区学法用法示范户”、3.3万名普法志愿者,开展法律宣传11万余场次。创新“普法+”模式,全面实施普法“八个一”专项行动,重点推出全区边境地区“北疆普法万里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持续擦亮“我最喜爱的法治乌兰牧骑”金色品牌。全区建成法治宣传文化阵地2755个,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边疆、进农村(牧区)、进机关、进社区等,实现法治宣传全覆盖、无死角。
五是强化主线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推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建立1094个“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让各族群众“只进一扇门,快速解纷争”。
六是贯彻主线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持续深化“千名干警下基层”活动,1961名机关干部到司法所挂职任职,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和法庭“四所一庭”实现全覆盖。培育8107户“学法用法示范户”和34497名“法律明白人”,为基层党委和政府提供法律意见建议,指导制定村规民约,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打造“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品牌,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台融合”平台。持续开展“万名律师进乡村”活动。2024年以来,推动全区建立法律援助机构11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2666个、法律援助联络点9184个,形成“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牧区半天”法律援助服务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