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锡林郭勒草原牧民谈肉牛改良: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合算

2025年08月01日 16:35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1日电 题:锡林郭勒草原牧民谈肉牛改良: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合算

  作者 奥蓝 耿敏

  仲夏时节,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镇哈日阿图嘎查牧民那顺巴雅尔家草场绿意盎然,数十头体格健硕的西门塔尔牛散落其中,悠闲地享用“自助餐”。

  那顺巴雅尔是当地的肉牛养殖能手,2003年以来,通过自学黄牛改良冷配技术、引进优质肉牛畜种、狠抓基础母牛饲养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持续提高自家肉牛个体质量、扩大良种规模,目前家中养殖的70头西门塔尔牛均在三代以上。“肉牛能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好品种是关键。尽管去年行情一般,我家牛犊的销售价格也卖到了5000元以上。”那顺巴雅尔说。

  “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合算”,一句通俗的谚语道出了良种的重要性。

 

  2005年开始,锡林郭勒盟启动实施黄牛改良工作,在良种规模、生产繁育、个体质量、饲养管理等方面下功夫,特别是2016年实施“减羊增牛”战略以来,一项项推进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渐次开花、梯次推进,良种、良技走进草原千家万户,全盟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效益持续增加,肉牛养殖不仅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更化作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数据显示,到2024年全盟肉牛良改比重达到98%,较2004年提高了50个百分点。全盟良改母牛规模达到了96.4万头,其中二代以上西门塔尔牛61.7万头,三代以上西门塔尔牛30.8万头。坚持自繁与引进结合,加快扩大全盟良种肉牛养殖规模,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引进良种肉牛10.45万头。近8年,锡林郭勒盟肉牛存栏量由154万头增加到236万头,全盟肉牛存栏量占全区比重由22.9%提高到23.2%。

  “种公牛站+核心育种场(种牛场、核心群)+养殖户”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全盟共建成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4处、国家级蒙古牛保种场1处、自治区级肉牛核心育种场3处、自治区级蒙古牛保种场1处,居全区首位;盟级种牛场28处、盟级核心群451群,优质种牛年供种能力达到2万头。

  紧随全盟黄牛改良步伐,那顺巴雅尔深受其惠。“2003年去通辽考察时,那里1头品种牛的身价是我家2头本地牛的价格,当时对我触动很大。”那顺巴雅尔介绍,两年后他开始对自家本地牛进行“改头换面”地优化改良。“用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牛,产出的牛犊好饲养、骨架大、出肉率高,经济效益更大。”那顺巴雅尔表示,肉牛改良提升的不仅是肉牛质量,更引导牧民向科学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如今他家的肉牛养殖数量常年保持在70头左右,实现了少养精养、效益提升。

  肉牛个体质量显著提高,是锡林郭勒盟多年来繁育良种肉牛的一个显著成效。屠宰试验数据显示:西门塔尔育成母牛的平均宰前活重为445.67kg、较蒙古牛高出110.67kg,提高了46.12%;西门塔尔育成母牛屠体重为257.01kg、较蒙古牛高出86.36kg,提高了50.61%;西门塔尔育成母牛净肉重为209.42kg、较蒙古牛高出70.04kg,提高了50.25%。

  与此同时,全盟畜牧业技术服务日益成熟。全盟累计建成冷配站点1317处、大型液氮塔5处,配备技术员1493名,冷冻精液配种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为实现牛的良改化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全盟黄牛改良工作基本覆盖了13个旗县市区的768个嘎查村。

  作为全国华西牛新品种核心供种基地,锡林郭勒盟持续提升肉牛种业竞争力,稳步推动华西牛扩群繁育工作,目前锡林郭勒盟已建成国家级华西牛核心育种场3处、自治区级华西牛核心育种场2处、华西牛种牛场13处,累计建成核心群26个、育种群119个,育种群规模达到1.8万头,核心群和育种群规模分别占全国“华西牛”核心群和育种群规模的64%以上。去年投入运营的乌拉盖管理区华西牛采精种公牛站存栏采精种公牛71头,已具备每年120万剂以上冷冻精液生产能力。(完)

编辑:奥蓝
图片新闻
  • 居延遗址核心区新发现一处青铜时代遗存
  • 国际日报:那达慕狂欢“点燃”草原盛夏
  • 内蒙古草原那达慕开幕 10万游客雨中赴盛会
  • 延时镜头下的巴丹吉林:沙海之上 星河流淌
  • 61名华裔青少年的内蒙古寻根之旅
  • 探访“中国马铃薯之都” 解码“土疙瘩”变身“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