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乌海市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2025年06月23日 09:58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6月23日电 题:乌海市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以法治实践护航高质量发展

  作者 白小森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以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为突破口,通过‌“制度保障+府院联动+创新驱动+责任倒逼”‌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推动行政争议源头治理和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

  乌海市实行“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出庭就是履职,回避就是失职”。2024年,乌海市、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

  2025年春节刚过,乌海市某物业公司收到法院传票时,心里直打鼓:“告的是区政府和人社局,区长、局长能来吗?”开庭当天,当看到坐在被告席上的副区长王某和副局长王某时,意外之余又多了一丝期待。更让该公司没想到的是,王副区长和王副局长不仅熟悉案情,还围绕案件争议焦点作陈述、答辩,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原告物业公司申请撤诉。该物业公司负责人感慨:“这场官司没白打!”

  这个案例背后,是乌海市近年来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上的破冰实践。曾经,群众口中的“告官不见官”“出庭不发声”现象,如今已转变为“负责人既出庭、又解题”的新常态。转变如何发生?三把“钥匙”正在打开乌海市法治政府建设的新局面。

  乌海市构建“三堂课”提升实战能力,开展‌“模拟法庭”实训课‌:组织行政机关负责人参与“模拟法庭”“庭审观摩”,邀请法官、律师设计“突发质询”“证据突袭”等情景,不断提高执法部门负责人应诉“实战”能力。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评价机制,围绕“诉讼技能、程序规范、履职纠错、沟通反馈、遵守纪律、仪容仪表”六个方面综合评价行政机关出庭负责人的应诉能力,规范促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质效提升。

  建立“法律顾问+业务骨干”双辅导机制,针对重大复杂案件开展“一案一策”应诉指导,确保负责人“敢出庭、能发声、善化解”。

  乌海市打通责任链条,‌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出庭应诉率、庭审表现、争议化解实效等指标作为年终述法核心内容,通过书面述法、线上述法评议、现场述法等形式,对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倒逼领导干部提升依法决策和矛盾化解能力。

  针对自然资源、住建、人社等重点领域案件多发现状,深入梳理分析,找准关键症结,加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通过制发《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等方式,强化对重点领域的行政执法监督。

  将出庭应诉情况列入法治督察范围,纳入全面依法治市考核指标体系,形成“硬约束”,用考核“指挥棒”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从行动上带头践行法治,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乌海市将法治考核深度融合。让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乌海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这些细节中:

  法庭上‌,越来越多的负责人带着执法卷宗现场比对证据;调解室‌,分管副市长与当事人面对面敲定补偿方案;会议室‌,败诉案件分析会成为各部门“红脸出汗”的治理课堂....。.

  “过去怕当被告,现在把出庭当‘法治体检’。”一位局长的感悟,道出了这场变革的真谛。当“关键少数”从“要我出庭”变为“我要出庭”,当群众从“信访不信法”转向“信法不信访”,一条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协同共进的路径愈发清晰。(完)

编辑:
图片新闻
  • 内蒙古:学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尿不湿到火箭皆含“煤基因”
  •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进沙退的阿拉善答卷
  • 【活力中国调研行】6500吨鲜奶的智慧旅程
  • 歌游内蒙古《歌声无界》亮相意大利贝加莫省第41届国际民俗文化节
  • 探访“万里黄河第一闸”: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